...综合性医书。三卷(另有《神农》一卷)。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作者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其所论皆本乎《内经》。上卷论经络、灸法等;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下卷续载内科杂病,兼论外科、妇科、儿科和一些病证。《神方》一卷列...
...综合性医书。三卷(另有《神农》一卷)。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作者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其所论皆本乎《内经》。上卷论经络、灸法等;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下卷续载内科杂病,兼论外科、妇科、儿科和一些病证。《神方》一卷列...
...一、《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
...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从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论》,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成《伤寒论》)以...
...寒剂反热 知一 四损不可正治 劳复、食复、自复 感冒兼疫 疟疫兼证 温疟 疫痢兼证 妇人时疫 妊娠时疫 小儿时疫 主客交 调理法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正名 《伤寒例》正误 诸家温疫正误 ...
...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汗多则损于心,心液为汗故也。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病源论》)(按∶此出《虚劳诸候》中。更有大病后虚汗候、风虚汗出候,今不录。)《难经》云∶心...
...不能自解裁减。又如,附子一枚准半两,是用一钱三字为一枚,使人疑混,如何得从俗乎?安时言唐大和年,徐氏撰《济要方》,其引云∶秤两与前代不同,升合与当时稍异。近者重新纂集,约旧删修,不惟加减得中,实亦分两不广。又云∶今所删定六十三篇,六百六首,...
...降,则寒热作而大汗解矣。人将大汗必冒昧者,若久旱天将时雨,六合皆至昏昧。雨降之后,草木皆苏,庶物明净,《玉册》所谓换阳之吉证也。王叔和云∶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以黄帝兴四方之问,歧伯立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临病之...
...。以上俱宜补中益气汤,或四物汤、四君子汤加减。详内外伤辨及杂病各条。解 出《内经》,解者,肌肉解散; 者,筋不束骨。其证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四肢骨节解散,怠惰烦疼,饮食不美。或因伤酒,或中湿,或感冒风寒,或房事过多,或妇人经水不调,似痧病而...
...栀子十四枚(劈)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见上)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