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闷的象征》-出自《集外集拾遗》_【鲁迅全集】

...罢。 以上几则,是我的未曾作准的见解,先生看见了它,可以给我个明白而且彻底的指导么? 先生,我就这里止住了罢? 王铸。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一月十三日《京报副刊》。 《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39.html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注释_【古诗文大全】

...仲高,即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从祖兄,绍兴十九(1149)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行: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南宋时称临安即今杭州为行,表示不忘旧都汴梁而以临安为行都之意。 行,帝王驻跸之地,临安也。北扉,宋时学士居所近宫掖,其地浴堂之南...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3203.html

《坏孩子》附记-出自《集外集拾遗补编》_【鲁迅全集】

...一九二一十月二十七日《晨报副刊》,宫竹心译的《坏孩子》之后,原无标题。 《坏孩子》,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早期的短篇小说。译者宫竹心(1899—1966),笔名白羽,山东东阿人,当时是北京邮局职员。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27.html

后记(三)-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著有短篇小说集《沉沦》、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等。 〔27〕曹靖华 河南卢氏人,未名社成员,翻译家。早年曾苏联留学和工作,归国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东北大学等校任教。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07.html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出自《中国小说史略》_【鲁迅全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七月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 我所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家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那么,中国当然...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98.html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出自《且介亭杂文二集》_【鲁迅全集】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一九三一上海时,常到鲁迅家中商谈翻译《中国小说史略》的事。著有《鲁迅的印象》、《中国文学史研究》等。 〔3〕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古典小说研究家。曾任北京孔德学校总务长及北京大学教授。他...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23.html

题《外套》-出自《集外集拾遗补编》_【鲁迅全集】

...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九七月韦素园以布面精装本一册寄赠鲁迅。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787.html

绍兴灯景_《陶庵梦忆》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灯球六。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083.html

《论语一》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_【鲁迅全集】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九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五期。 〔2〕语堂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曾留学美国、德国,早期是《语丝》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54.html

闲话中医:药引_【中医宝典】

...妙用,更增加了它的神秘魅力。 但是,后来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那一篇《父亲的病》却打碎了我所有的美好感受。鲁迅《父亲的病》中,写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水肿病,延请本城绍兴两位名中医诊治,治了几,吃过种种方药,毫无效验,最后他父亲死了。也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82.html

共找到386,3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