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 武器名。一種矛刃下部細如鶴脛的矛。 文選.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戶有犀渠。」 作詩的八病之一。由南朝梁沈約所倡,指詩句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同聲,因兩頭大,中間細,類似鶴膝,故名。 南朝梁.鍾嶸.詩品序:「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𠀤音幹。《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也。《說文》骸也。《廣韻》脅也。《甯戚·飯牛歌》短布單衣適至骭。《九經韻覽》亦作幹。 又《集韻》下晏切,音𧿂。 又侯旰切,音翰。 又下𥳑切,音限。義...
...《唐韻》戸皆切《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𠀤音諧。《說文》脛骨也。《博雅》骨也。《左傳·宣十五年》析骸以爨。《莊子·逍遙遊》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又《德充符》直寓六骸。《釋文》手足首身也。 又《集韻》柯開切,音該。與胲同。《類篇...
...《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說文》脛衣也。《史記·趙世家》夫人置兒絝中。 又《司馬相如傳》絝白虎。《註》絝,古袴字。《前漢·景十三王傳》短衣,大絝,長劒。《後漢·廉范傳》平生無襦,今五絝。《淮南子·原道訓》短綣不絝。《集韻...
...《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說文》脛衣也。《史記·趙世家》夫人置兒絝中。 又《司馬相如傳》絝白虎。《註》絝,古袴字。《前漢·景十三王傳》短衣,大絝,長劒。《後漢·廉范傳》平生無襦,今五絝。《淮南子·原道訓》短綣不絝。《集韻...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他禮切 (體) 緫十二屬也。十二屬許未詳言。今以人體及許書覈之。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三。曰股、曰脛、曰足。合說文全書求之。以十二者統之。皆此十...
...緫十二屬也。从骨豊聲。他禮切 (體) 緫十二屬也。十二屬許未詳言。今以人體及許書覈之。首之屬有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三。曰股、曰脛、曰足。合說文全書求之。以十二者統之。皆此十...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足) 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
...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足) 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