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受P·诺吉尔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的影响,有的耳穴工作者将生物全息作为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但生物全息无法解释许多有效治疗点,它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影响了耳穴诊治发展。《黄帝内经》中有"耳为宗脉之所聚"的记述。 尉迟静通过对超感型经络敏...
...温病著作。二卷。清代作品。不着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治、针灸等,其中不乏方士口授、村老...
...温病著作。二卷。清代作品。不着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治、针灸等,其中不乏方士口授、村老...
...初生几个月的婴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够完善。小儿的皮肤很细嫩,肤色红润,皮肤纹理短而不明显,皮肤较薄。由于小儿皮肤薄特别是皮肤角质层薄,小儿的皮肤就特别容易受到摩擦损伤,甚至发生炎症。另外,这段时期小儿的汗腺仍不太发达,特别是小婴儿的...
...针灸丛书。六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三《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
...针灸丛书。六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三《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
...完成《神农本草经》重辑本四卷。《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和阐发近代对《本草经》的汇纂、注释和阐发有较大进展,其中以仲昂庭、沉其煜、蔡陆仙等人的著作较为突出。蔡陆仙,于l937年编成《中国医学汇海》。书中分为经、史、论说、药物、方剂、针灸七部,其中经...
...苏联专家 三、主要著作 朱琏在华北卫校编写了《针灸学讲义》一书。全书约三十万字,分为绪论、治疗原理、针灸术、孔穴、各论及治疗等五篇,有多幅插图。该书突破古代针灸学说的传统特点,对针灸原理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阐述,明确提出针灸治病要掌握刺激的手法...
...夏英白曰∶此穴在腿下节前面膝下,亦名中廉穴,儿风望后跌,在此穴久掐最效。涂蔚生曰∶查《针灸大成》,并无中廉穴之名称,只有上廉下廉二穴,条口居于其间。想英白之所谓中廉穴,亦即指针灸之所谓条口边。至此穴之取法,须沿外膝眼下量起,至下八寸止,胫...
...针灸,历来就是中医学之瑰宝,由于它简单便捷,效如桴鼓,而扎根民间,深受病家欢迎。浙江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如二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其治宜砭石”的记载,“砭石”就是最早的针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