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héng,音衡)①与“竖”、“纵”相对,谓横向、旁行。《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素问·疟论》:“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②满实胀溢。《灵枢·师传》:“目下果大,其胆乃横。”《灵枢·论勇》:“怒则...
...本论《血痹虚劳篇》有小建中汤主治虚劳,故曰∶虚劳小建中。意谓此男子黄而小便利,亦为虚劳之证云尔。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酒黄胆者,或无热谵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注』此详申酒疸之为病也。酒体湿而性热,过饮之人必...
...曰”,皆其明证。 今本《黄图》,晁公武定为梁、陈间人所作,程大昌定为唐肃宗以后人所作。嗣后多依晁说,题为六朝无名氏作品。余则定今本为中唐以后人所作,注文更略在其后。 《黄图》一书在古籍中所引,始见于如淳《汉书》注。如淳为曹魏时人,则原书应成...
...证名。指汗出如油之状,黏腻不易流动。见《伤寒发微论》。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参见绝汗、油汗、黏汗条。...
...纳子法又叫纳支法,它是一种广义的子午流注取穴法。本法根据十二地支配合十二时辰与十二经脉,采用补母泻子的方法针灸治病,所以称为纳支法,支表示地支,又因子为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支,所以纳支法又称为纳子法,此法不论日干和时干及其所属的阴阳,仅用一天...
...三分.灸三壮.按∶行间乃足厥阴所溜之荥穴.由大敦转入足大指与足次指两指缝间.一彳一亍曰行.两足指相合.故曰行间.三、太冲(俞穴)部位 行间上二寸陷中.证治 虚劳呕血.恐惧气不足.呕逆发寒.肝疟.令人腰痛.嗌干.胸胁支满.太息.浮肿.小腹满....
...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的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的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为基础,以人体内外表里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对阴阳的盛衰进行调治。这与《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
...如同暗镜,从古无人道及。或言日字不必看实。夫日实字也,安可作虚字用耶?(《医补》)传者,即《内经》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之传。乃太阳之气生热,而传于表,即发于阳者传七日之谓。非太阳与阳明、少阳经络相传之谓也。(柯韵伯)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物质。它分布于脉管之中,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营养人体。《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营气与血同行于脉中,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故常“营血”并称。 4....
...秘藏医方》、《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中没有“当从”二字,故本次校正删除“当从”二字。原书小字在()中,版本不同处用[]标明,打不出的字也用[]标明。因校正至今未觉完善,现在贴出,敬请指正,以便改正,谢谢。校注:(①-⑤⑧敦煌古医籍考释注;⑥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