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配生地 血糖难控因素药对(7)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来源 《温病条辨》增液汤。 应用 玄参甘、苦、咸,微寒,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生地甘,寒,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滋阴润肠之功。 心得 运用增液承气汤配合润肠通便的仁类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等,治疗因肠燥津枯所致便秘...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31.html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医案一则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学用中医者对脉的感觉。学医之初,总觉得舌、脉比较模糊,主观性强,不如西医那些检测指标、数字具体、客观。部分带教老师也不太重视舌和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验、检测单。跟高建忠老师临证,每见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出方,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90.html

煅龙牡配浮小麦 治疗并发症药对(15)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 煅龙牡甘、咸寒,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静安神;浮小麦甘能益气,凉可除热,有止汗之效。二药配伍,相互促进,奏固表收敛止汗之效。 心得 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出汗较多的更年期患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533.html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薄白,脉弦细。治以益气养阴,平肝熄风,强筋壮骨。在三方基础上去当归、乌梢蛇、桑枝、赤勺、蜈蚣、地龙,加丹皮10克,草决明15克,黄精15克,山楂15克,泽泻10克。12剂,水煎服。 因患者去外地,半年后来信告知,上方证加减治疗,共服100...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52.html

尤重望、切,方治芳淡轻灵_【中医宝典】

...绍派医家在临床诊察疾病时,特别重视四中的望和切。俞氏曾谓:“凡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其后之何秀山、赵晴初、胡宝书、曹炳章等均然。他们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系则上入于脑,脑为髓海,髓之精为瞳子。凡病至危,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89.html

候有三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古诊法有三者,其一,十二经动脉,分天地人三部九候以调虚实。其二,以喉傍人迎与手寸口参,取四时若引绳,大小齐等曰平,偏盛曰病。其三,独取气口,分寸关尺外内以候脏腑吉凶。今废其二,惟气口之行于世,而且失其真,噫!可胜惜哉!内经三部...

http://qihuangzhishu.com/336/95.htm

三部脉法_《察病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寸部法天.主上焦.自头以下至心病也.关部法人.主中焦.自心以下至脐病也.尺部法地.主下焦.自脐以下至足病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270-5-2.html

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迎补泻即针刺时使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进针和操作的叫做“”。 【迎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即针刺时使针尖顺着经脉循行方向(即手三阴经从胸部至手部,手三阳经从手部至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至足部,足三阴经从足部至胸部)进针和操作的叫做“...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71.html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09.html

共找到82,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