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病之所以起”。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病的酿成与痊愈,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针、灸、按摩就是根据有关经络俞穴的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谐调脏腑,达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52/85.htm

王邈达、翟冷仙与古本伤寒_【中医宝典】

...古本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补充了仲景学说现有理论和方证内容。因此,亟当借鉴他们的经验,积极挖掘运用古本伤寒佚文佚方,深入探讨所载实质内容,使自发现而又沉寂多年的宝贵文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楼定惠,等.浙江中医杂志1993;...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87.html

伏邪学说之探讨_【中医宝典】

...痰、瘀、毒等结合体质学说来很好的解释,不一定以伏邪来解释。总之,在临床实践中,要坚决贯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的精神。一切以临床表现为基础,从临床表现人手制定诊疗措施,不必纠缠于病邪是否为伏邪。摘自:《新中医》文/ 杨德福(广州中医药大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07.html

中医四大经典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作了具体的论述,为后世的临床各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诊法学说:《内经》诊法的主要内容为望、闻、问、切,尤详于脉诊,而且强调“四诊”合参,为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法学说:提出了未病、治病求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6.html

新磁罐经络减肥_减肥常识_【中医宝典】

...神通3:能同时排除气、血、汗、痰、垢、脂、毒七种瘀症,达到祛寒祛湿、排毒养颜,可缓解亚健康状态。 二 借鉴中医养生学说 中医养生学说认为,五色对应五脏。红(心)、青(肝)、黄(脾)、白(肺)、黑(肾)。五行磁罐用的罐和普通火罐不同,根据五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jianfei/a1361.html

读李约瑟论“阴阳五行”有感--姚荷生先生遗稿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沦为伪科学,即力倡此说之邹衍亦不免视同江湖术士,不足挂齿。近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独具慧眼,对阴阳认为是宇宙间两种基本力量,对五行归纳为基本要素,对邹衍本人更是推崇不遗余力,竟谓其可能被认为是整个中国科学的实际创立者,如果他不是五行学说的唯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30.html

常见的一些心身疾病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physicalconditions)而不太强调躯体疾病中心理发病原因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现在愈来愈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因素而是多因素的。尽管如此,“心射疾病”(或心身障碍)一词仍在医学文献中应用。我们主张把“心身疾病”定义为“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http://qihuangzhishu.com/967/31.htm

科学认识和理解中医未病”——访中华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_【中医宝典】

...更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面。 中医未病”历史源远流长 温长路介绍,中医的“未病”说源远流长,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形成、完善的系统学说,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和方向。 中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7.html

09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9.html

怎样成为合格的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天和人是一体,是不能分割的。人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是一个大的人体,人和宇宙是完全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中医讲的“阴阳五行学说”是象数理论,运用的思维方式也是象数思维。这门学问是可以究天人之际的,是非常深奥的。 中医学是非常好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96.html

共找到417,7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