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本经]大敦、行间、太冲输、原、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40.html

八会穴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擅中“血会”--隔俞“骨会”--大抒“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即悬钟“脉会”--太渊“脏会”--章门“腑会”--...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73.htm

络穴别络、别_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uoxue_bieluobie-1214.html

腹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四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1.期门∶二,肝之募。在不容傍一寸五分,直两乳第二肋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后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

http://qihuangzhishu.com/716/106.htm

经外奇杨氏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手臂红肿,针一分,灸五壮。两手,故名八邪。◎八风:八,在足五趾歧骨间,两足,故名八风。治脚背红肿,针一分,灸五壮。◎十宣:十,在手十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两手指,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或用软丝...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615.htm

左右便痈_《外科启玄》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左右便痈此疮发于两腿丫内横骨.肝肾二经.多血少气.令人寒热. 肿作痛有单左单右.及双作者.宜散肝经湿热.解毒.初则灸妙....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qixuan/730-12-11.html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_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即“以痛为俞”,取穴的部位不是按照经络、经的位置,而是根据局部症状疼痛及其它异常的发生或被发现的部位进行针灸等治疗,如那里有病痛就在那里取,也就是患病局部的体表刺激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ashixue_tianyingxuebudingxue-1201.html

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治头目痛,目眵,背腠寒栗,重衣不得温。可灸三壮,针入二分。2.承泣∶二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跷脉、任脉、足阳明之会。治口眼 斜,目 ,面叶叶动牵口眼,目视KT KT ,冷泪,眼 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13-7.html

前头面颈诸行列_《刺灸心法要诀》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头部顶中 中行凡一∶百会属督脉头部前 中行凡四∶神庭 上星 囟会 前顶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八∶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临泣 目窗 正营俱足少阳正面部 中行凡五∶素 水沟 兑端 ...

http://qihuangzhishu.com/772/42.htm

肝经_《手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位于手无名指掌侧,近侧指节横纹之中央点。左右手各1按:另说食指螺纹面主治病症:头痛,胸胁痛,胆道蛔虫症,胰腺炎,小儿惊风,烦躁不安。备考:《推拿三字经》:“肝在食指端,为将军之官,可平不可补,补肾即补肝。”另据《按摩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36/67.htm

共找到321,5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