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脾虚湿盛。《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则土不制水,致其泛滥成灾。治当补中健脾,温阳化湿,即喻昌崇土填臼之谓也。拟五苓散加减: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桂枝3g 泽泻10g 茅根10g 三剂忌盐及高蛋白食品...
...出现他证,并非均带有特异性。在临证中,要特别重视组成此证的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以及这些特异性症状、体征的特异程度和数量。临床实际所见之证,也存在特异性程度的差别。对特异性程度较低的证的治疗也不能忽视。如外感少阳证,须具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
...矢气频频,口苦。舌淡红少苔,脉沉缓。诊腹,心下痞软,脐周无抵抗。证属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心下痞也。盖胃不和,谷不消,则嗳腐食臭;脾不运,湿不化则肠鸣泄泻。治当健脾散结,苦辛消痞。拟主姜泻心汤加味:生姜12g 炙草10g 黄芩6g 黄连6g ...
...10g 生南星10g 生白附子10g 生姜6片三剂二诊:眩晕大减,再未跌仆,颤抖、麻木亦明显减轻。惟情志不舒时症有反复,脉象弦滑,仍属肝气郁结证也。上方加枳壳15g ,柴胡10g ,甘草6g ,三剂。后陪友来诊,知偶尔颤抖、麻木外,眩仆再未...
...,粉,必胡粉,而似非米粉也。《事物记原》轻粉条曰∶《实录》曰∶萧史与秦缪公练飞云丹,第一转与弄玉涂之,名曰粉,即轻粉也,此盖其始也(《实录》乃《三仪实录》也)。是烧其水银者也。又胡粉条曰∶《墨子》曰∶禹作粉。张华《博物志》曰∶纣烧铅作粉,...
...下有抵抗,右侧尤甚,当脐悸痛。切得脉象弦细。观其脉症,知腹痛为甲木犯土,肝胃不和。其旧病亦为七情所致,怒气伤肝。《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者,摇也,即颤抖也,属肝木风动之象。今肝...
...化津液,聚于上脘而为痰涎,寒则痰稀,热则痰浓。前人论脾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今读西国医书,谓咳痰不从肺出,即从胃脘而来。证以经文“聚于胃、关于肺”二语,始知前人所论非是。按前贤论咳嗽者甚多,至“聚于胃”三字,从未论及,岂《内经》此言漫无...
...□ 王丽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伟,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师从张伟教授,现将其临证思路浅析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 ——扶正祛邪、兼施调血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导师张伟...
...腹壁薄弱,腹肌挛急,心下、脐周俱无压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本案脉症相参,显非暑湿所致。询知口苦思冷,小便短赤,大便干秘。且舌红苔黄,脉象滑数,一派胃火炽盛症状跃然眼前,此中虚而胃热也。治宜...
...还有《感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本篇是《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的最后一段,用以说明“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见解。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史书所沿用。这篇赞语历述有关五帝——黄帝、颛项、帝喾、尧、舜的记载;根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