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医家传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各科,在诊疗方法上反映了淳于意在临床上脉证合参、针药并用等特色,在医理方面,淳于意有一套独到见解,在淳于意传中所反映学术内容、史料真实性方面,超过了扁鹊传。扁鹊仓公列传首尾部分,主要介绍医家生平事迹和师承关系。这无论在两位医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91.htm

脉学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亡佚,但亦可窥见当时脉学研究兴盛状况。王叔和脉经对脉学总结王叔和所撰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著,全书共10卷、98篇、约10万字。王氏结合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奠定了脉学基础。脉经学术成就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赵佶成就

...腊梅山禽图定为御题画,“是‘三舍’学生创作,或是每月考试作品,被赵佶入选了,才在画上为之题字”。谢稚柳论证考鉴,比前人似更接近事实真相。赵佶各种风格花鸟画迹中虽有赝迹,但他在花鸟画领域中的创造性成就却是不容否定。 总而言之,“...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024.html

骆宾王成就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 他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崎...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786.html

仲景方对后世医方发展影响--刘渡舟_【中医宝典】

...是古人在逐渐了解中药性味功能基础上,发现数味中药组合有协同功能而将其组合而成,医方或称为病方,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以及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都有医方记载,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在此之前医药成就撰写伤寒杂病论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8.html

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召开_【中医宝典】

...9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及青海省卫生厅、中藏医药管理局主办,青海省藏医药学会、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和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承办,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2006年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藏医药学是我国民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19.html

树德为怀 高山仰止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我们师傅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从前拜读过焦师从病例谈辨证论治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使我们了解焦师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和学术造诣深厚中医药学大家。求学甚幸,有机会正式拜师成为焦师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27.html

康海作品成就

...。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地方。 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大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遗物。“流云槎”用天然...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880.html

抗原或抗体检测实用意义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抗原检测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疫苗研究。(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成分)、可溶性血型...

http://qihuangzhishu.com/968/315.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大抵俱重视脾肾,善于温补。温病学派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吴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戾气学说”新概念,提出了治疗传染病较完整学术见解,著成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形成奠定了基础。叶天士...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共找到1,085,9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