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形态功能及其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相互关系中医生理学说。脏腑形态与名称:《内经》之前和各种现存和出土医学和非医学文献,尚无系统论述人体脏腑形态结构者,不过到春秋时期,脏腑认识有了显著进步。《史记·扁鹊仓公...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8.htm

张仲景与《伤寒杂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疾病防治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作,其中最具价值要推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伤寒杂论》。 张仲景生平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科学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少疾病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寸白虫候”(绦虫感染途径是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1-2.html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影响下,以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制定了中医学医学模式,而道教则具体应用了中医学人体理论认识,尤其是唐宋以后道教内丹理论成熟,更是大量借鉴中医学有关精气神理论结果。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哲学本体论...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8.html

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学区别_【中医宝典】

...□周东浩 编者按 科学技术进步和医学思维模式创新,促使人们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入认识。系统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模式,它将无数看似纷繁复杂医学数据、资源和信息加以整合,并予以充分拓展和合理应用。近年来,系统医学得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604.html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预防_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目前我国社会特点,人口构成中老年人比例加大,老年人多数散居在家,多数老年人医学及健康知识不十分了解,所以,社区医疗服务很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健康咨询、卫生宣教,给老年人以正确指导,包括对本认识、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及伴有相关疾病用药方面...

http://jb39.com/jibing-yufang/LaoNianWeiShiGuanFanLiuBing260534.htm

壮医认识及医疗实践_【中医宝典】

...蛊 , 亦称蛊毒、蛊 , 甲骨文作 " * ", 像多虫同畜于器皿形 。《说文·蛊部》曰 :" 蛊 , 腹中虫也。"《赤水玄珠·虫蛊》云 :" 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 湿热生虫。"《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90.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有关五运六篇章,不仅首倡五运六学说,而且中医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等理论都有精辟阐述,其中医理论贡献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是医学理论创新与提高,如隋代巢元方等人《诸病源候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六淫与六有何不同_【中医宝典】

...反常变化,实质是临床上六类症状证候归类。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天多风,夏天多暑,长夏或久居湿地多湿病,秋天多燥,冬天多寒等。 2.六淫之邪,可以单独作用于机体而致,也可以两种以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763.html

土家族医学特色诊断_民族中医土医_【中医宝典】

...喜。喜引起腰酸坠胀感,要注意保胎,以免滑胎。产后血量过多,汗多,多属气血双损。 (三)听诊 土家听诊在诊断中虽然不是主要诊病方法,但也可以作为某些疾病参考。如听咳声,常咳半声者为虚劳;咳声重者,多因着凉而致。听肚子响声,肚子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83.html

共找到974,9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