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又,人迎候阳,虽指诊候三阳之气,但是,也可候心脏之病。因为心为火脏,位居上焦,《内经》称之为“阳中之太阳”。其经脉上挟咽喉,自与颈动脉人迎相关。且脉以胃气为本,心主血脉、藏神,脉为血府,脉神即心神之传递。...
...□〔原文〕龙行气法,低(叩)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以达,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通,不息十二通。愈脚足虚痹不任行,腰脊痛。以手着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月初出、月中、日入时...
...综合性医书。五卷。明·康椿撰于1502年。本书共分元、亨、利、贞四类。“元类要法”上下二卷,总论医学习业,诊候、药性、察病、治法、经络等。“亨类钤法”、“利类钤法”各一卷,分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证。“贞类钤方”一卷,论述用药之法,及...
...综合性医书。五卷。明·康椿撰于1502年。本书共分元、亨、利、贞四类。“元类要法”上下二卷,总论医学习业,诊候、药性、察病、治法、经络等。“亨类钤法”、“利类钤法”各一卷,分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病证。“贞类钤方”一卷,论述用药之法,及...
...隧由此出入,故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而除邪疾也。愚按∶三部九候,本经明指人身上中下动脉如下文所云者,盖上古诊法,于人身三部九候之脉,各有所候,以诊诸脏之气,而针除邪疾,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脉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阳,是亦此意。观十八...
...又称“舌体”。舌诊中,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侯肝胆,舌根部候肾,但也不宜拘执。舌质的望诊包括形状、色泽、动态和润湿度等。一般来说,脏腑的虚实、重点看舌质。近人认为:舌色变化与舌的血循环关系密切。贫血及组织水肿则色淡,充血或血管增生则色深红...
...虚实,莫能确辨,亦婴儿一劫也。嗣有《痘疹辨证录》四卷,续刻问世,求海内诸方家惠书赐教,幸甚盼甚。是篇察耳,耳虽为肾窍,而五脏所结,系于耳者居多。外感则或冷或热,内伤则或暗或滞。善诊面色者,神明而熟察之,亦辨证要法也。若徒取以辨痘证则拘矣。(...
...门路。新肉如板片,不食终须变,手足皮枯槁,血败生难保。唇白眼无神,腹胀泻将倾,腌气不 气,虽重多生意。眼匡黑气浓,痈疽怕此逢,房中香馥馥,是病终为福。疮热身微热,轻病何须说,生死此中求,片言一可决。...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
...作者:徐直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卷上 痈疽原委论 痈疽治法总论 治病则例歌 痈疽灸法并禁灸疮穴 论病生死法 察形色顺逆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 调理须知 杂忌须知 疮疡看法 肿疡治法 溃疡治法 痈疽诸症疮名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