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比较诊脉初探_【中医宝典】

...脉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方法。萌芽于先秦战国,经二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必要手段。《素问.脉要精微》告诫“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张仲景《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泻火解毒,息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7.html

顾植山辨治荨麻疹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列举他用解表祛风、表里双解法、养血祛风治疗荨麻疹的典型医案如下。 解表祛风 王某,女,42岁,2010年5月15日初诊。原有皮肤过敏史,近3日急性发作,全身起红色风团,奇痒,时隐时现,舌红苔白,脉浮。方用葛根汤原方:粉葛根60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47.html

什么是开环人工胰岛?_【中医宝典】

...开环人工胰岛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电子计算机系统:医生根据病人血糖浓度计算值确定输注胰岛素的数量和速度,调拨按钮“指令”,再由电控系统控制输注胰岛素的剂量 、时间及速度。 (2)连续泵:按照电控系统的要求。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8317.html

赵绍琴脉_【中医宝典】

...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中部的取脉从浮位加小力,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2.html

_《内经知要》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脉要精微》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有过之脉(人身营卫之气,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至平旦皆会于寸口,故诊脉当以平旦为常也。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虚实...

http://qihuangzhishu.com/747/8.htm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不局限于腹部,还应包括胸部。 ●掌握腹的部位、手法、患者体位等对经方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腹是切诊的一种,为切按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的某些病理性反应征,即“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如清末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诊脉大法_《医学真传》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此又以浮、中、沉五脏之气。《伤寒论》之脉为然也。经论脉,平素俱熟于胸中,则病诊视,无往不宜矣。然有三部无脉,移于外络,名为反关脉者,此又不可不知也。总之,脉者,五脏六腑之大原,有脉则生,无...

http://qihuangzhishu.com/858/46.htm

真气探癥瘕_《丹医秘授古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萎缩者是,以两掌平对,成少阳祖气劲手法,以指尖插抵肝区,同时行气,进火退符之间,伴以蛹动,病家觉有气上冲巅顶或觉胸口胀者为肝阳有余而肝阴不足。丙、鉴别腹胀是否属气胀:以五指撮拢成鸡心肘,隔袴插抵病者后阴,徐入徐出三五次,然后以适当轻重...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6.htm

诊脉入歌_《脉诀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戴起宗既知扁鹊之论.何必反改肾字为命字也.当与后右手命门歌内参看.按脉经第七脉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现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诀断.两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5-3.html

《内经》脉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而进行的。 “脉”的初期应当是经络检查,经络检查里的方法之一是诊脉动亦即脉“气”,正式形成的诊脉动为主的脉是《内经》介绍给后A的,后世的脉完全是诊脉动的方法,这亦正是继承《内经》的,《内经》诊脉方法和部位尽管不同,同时亦没有提出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共找到154,8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