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1〕 大云寺弥勒重阁碑,唐天授三年立,在山西猗氏县仁寿寺。全文见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2〕。胡氏言,今拓本多磨泐,故所录全文颇有阙误,首一行书撰人尤甚。余于乙卯春从长安买得新拓本,殊不然,以校《丛编》,为补正...
...余前撰《楹联丛话》十二卷,授梓于桂林。旋成《续话》四卷,授梓于浦城。年来各省皆有翻刻本,客有从余索取者,或向书坊转购以应之。去岁至扬州,同人又有录示若干条。铅椠之余,燕谈之顷,亦间有新得,皆随时条举而件系之。本拟附诸《浪迹丛谈》之末。今夏...
...结果);煞后(殿后,走在最后面);煞场(科举考试结束;一出戏结束);煞落(干脆利落);煞年(年终) 削弱,损坏 [spoil] 此刻的话,很近于大煞风景。——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又如:煞水(驱除湿气);煞手锏(杀手锏。喻出奇制胜的手段和...
...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 ◎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巡盐酒税,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贬谪为怀,惟适自安。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这种心情。...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过于太早计了。 鲁迅氏未见这两书的原板,所以不知究竟,倘一见,则其为宋椠,决不容疑。其纸质,其墨色,其字体,无不皆然。 不仅因为张家是宋时的临安的书铺。 加之,至于成篑堂的《取经记》,则有着可以说是宋版的特色的阙字。好个罗振玉氏,于此早已觉...
...之以罪耳。若然,岂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世多以介甫之言为然。独刘道原得佑子华所上其父事迹,略与《江南录》所书同,乃知铉等非欺诬也。 △《江南别录》四卷 右皇朝陈彭年撰。伪吴、伪唐四主传也。 △《南唐近事》二卷 右皇朝郑文宝编。记李氏...
...,山以名。今嘉靖中杨继盛又大书“椒山”二字于壁,及其名氏日月。椒山,杨所自号也,盖焦、椒同音,或其自负。杨后竟以劾奸论死。忠臣处士,名节略等。陈子曰:“焦山亦云椒山矣。” 题记:本文所记是明代金、焦两山的大略。金、焦二山是位于镇江、扬州之间...
...1、《补遗》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2、《田戎》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3、《散句》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4、《延岑》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5、《公孙述》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6、《王元》原文-出自《东观汉记》 7、《隗嚣》原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