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河间(二十八,共九)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刘河间所列,原出自内经·至真要大论。盖本论详言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之理,而以一十九总于篇末,且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可见所言,亦不过挈运气之大纲,而此中有无之求,虚实之异...

http://qihuangzhishu.com/124/38.htm

瘀血金匮要略中的诠释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瘀血的认识,金匮中明确指出瘀血的名称,而对不同疾病出现瘀血的症候时又有不同的名称,如干血、积、癥、血痹、肝着、黑疸等。瘀血的因病可以用张仲景的三因病症加以分析:邪气由外从皮肤而入,壅塞脉道,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56.html

伤寒论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论后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年。全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内容,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其所,辨其所辨(见自序),并以仲景原文及伤寒论尚论篇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8.htm

伤寒论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论后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年。全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内容,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其所,辨其所辨(见自序),并以仲景原文及伤寒论尚论篇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8.htm

浊邪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浊邪多指湿浊之邪。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参见湿浊。...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78.html

美称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企业信息化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在下周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另类医学中,人们将惊奇地发现,黄帝内经与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关系是如此紧密。人们在读了美国人评论中医的文章后,可能会赞同我2月份在CIO生存手册——IT黄帝内经中同类的发现:黄帝内经是我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56.html

中药中的十九畏和十八反_中药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中药中的十九畏和十八反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zhongyaozhongdeshijiuweiheshibafan.html

医家源流_丹溪手镜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风火之,以内经气宜十九着为,曲尽精微,其治法则与子和相出入者也。张氏一再传其后无闻,李氏弟子多在中州,独刘氏传之荆山浮图师,师至江南,传之宋中人、罗知悌,而南方之医皆宗之矣。及元时之言医者,非刘氏之学,弗道也。刘李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708/4.htm

中医内外治学的继承发明与应用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筋脉皮肉骨是内外相应的,如果邪久留体表而不去,就会侵入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脏与肾。脉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脏与心,肌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脏于脾,皮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会内脏与肺。内经痹症论篇第四十三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00.html

中热辨八_六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散,服之神清即愈。中热辨第二中热卒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此(内经)所谓煎厥。宜用天王补心丹加龙齿、牡蛎,镇神撮阴也。凡暑热之际,忽然昏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状如中风,正内经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之谓。宜用补心丹清心,合龙...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6.html

共找到607,4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