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著作。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间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荥(水)穴。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布有桡神经的指背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掌侧固有动、静脉。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鼻衄,目昏,口㖞,颔肿,热病等...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属足少阴肾经。荥(火)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在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及高血压,乳腺炎等。斜刺0.3...
...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通谷。《针灸大全》名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荥(水)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足背外侧皮神经,趾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鼻衄等。直刺0.3-...
...肺经穴歌手太阴经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端,内侧少商如韭叶。中府(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去任脉中行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肺之募也。(募,结募也,经气之所聚。他...
...岁运之间五行相克的关系,以致成为发病的因素。《灵枢·五变》:“是谓因形而生病,五变之纪也。”五变刺刺法分类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
...癸,在五音中为羽,在五味中为咸。以上就是五脏的五变。 黄帝问:五脏的五变所主的五个腧穴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主冬,所以冬季针刺五脏的井穴;五色主春,所以春季针刺五脏的荥穴;五时主夏,所以夏季针刺五脏的腧穴;五音主长夏,所以长夏时节针刺...
...癸,在五音中为羽,在五味中为咸。以上就是五脏的五变。 黄帝问:五脏的五变所主的五个腧穴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主冬,所以冬季针刺五脏的井穴;五色主春,所以春季针刺五脏的荥穴;五时主夏,所以夏季针刺五脏的腧穴;五音主长夏,所以长夏时节针刺...
...,通谷至阴小指旁(一百三十四穴)。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取至阴、通谷、束骨、京骨、昆仑、委中,与井荥俞原经合也。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