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苏轼 元祐七年六月十六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扬州苏轼札子奏。 臣已具积欠六事,及旧所论四事上奏。 臣闻之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若陛下初无此心,则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屡言而屡不听,亦可以止矣。 ...
...马永卿《元城语录》),又从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宣诏赴阙表》),遂使他一生陷于无边的灾难之中。苏轼对待历时三十年的灾难,总的态度是“随缘自适”,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刚开始的时候,他赴密州途中说过“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沁园春》词)...
...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
...《与李方叔书》苏轼 轼顿首方叔先辈足下。 屡获来教,因循不一裁答,悚息不已。 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录示《子骏行状》及数诗,辞意整暇,有加于前,得之极喜慰。 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甚愧。 然其说不可不尽。 君子之知人,务相勉于道,不...
...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骑鲸人“本指唐李白,这里借指苏轼,”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
...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是信”(马永卿《元城语录》),又从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宣诏赴阙表》),遂使他一生陷于无边的灾难之中。苏轼对待历时三十年的灾难,总的态度是“随缘自适”,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刚开始的时候,他赴密州途中说过“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饮露餐风,抗寒冒暑,吃苦耐劳,“一莎风雨任平生“,则筋骨肌肤强健。苏东坡还很讲究衣食住行的卫生,主张饮食要定量有节,反对暴饮暴食,“稍饱则止,不必尽器,““朝哺食粥饭汤饼之属,皆当令腹中有余地“。苏轼又喜爱饭后散步,根据气候之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苏轼集》补遗·庄子解一首 《广成子解》苏轼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 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道固有是也。...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辛弃疾现存词600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