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状》苏轼 右臣准阁门告报,已降告命,除臣翰林学士知制诰者。 臣窃谓自从西掖,直迁内制,虽祖宗故事,而近岁以来,少有此比,非高材重德雅望,不在此选。 臣自量三者皆不迨人,骤当殊擢,实不自安。 伏望圣慈察臣至诚,非苟辞避,追还异恩,以厌公论...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苏轼 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 异梦成先兆,(予为密州,子立未尝相识,忽告同舍生曰:“吾梦为密州婿,何也?”已而果以子由之子妻之。) 清言得未尝。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 (子立能诗,而有...
...,却来云梦泽南州。 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 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 (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 〔此注二句诗,上句为柳诗,下句为刘诗,东坡误记,合二为一。 〕) 《迁居临皋亭》苏轼 我生...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
...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国君和居高位的执政者应该让自己的子女去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取得人民的拥戴,决不能使子女安享由...
...《延州来季子赞(并引)》苏轼 鲁襄公十二年,吴子寿梦卒。 延州来季子,其少子也,以让国闻于诸侯,则非童子矣。 至哀公十年冬,楚令尹子期伐陈,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 乃还。 时...
...不为定制。 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文正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刁约草表上闻。后约见丞相王沂公,公问:“前日宗室乞迁官表,何人所为?...
...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
...《汲江煎茶》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
...《苏轼集》补遗·启八首 《启八首·谢诸秀才启》苏轼 鹿鸣食野,方主礼之粗陈;骊驹在门,叹宾欢之莫尽。 遽辱移书之重,益惭为具之疏。 即遂远言,徒增铭佩。 《启八首·贺欧阳枢密启(代大中公作)》苏轼 伏审拜恩王庭,署事兵府。 非徒儒者之盛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