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40克,贝母、杏仁各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此方适于月经期间乳头胀痛较甚者。 杂病...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卷一 中风总括 中风死候 类中风总括 伤风总括 痉病总括 痉病死证 破伤风 痹病总括 周痹 痹病生死证 痹入脏腑证 痿病总括 痿痹辨似 痿病治法 香港脚总括 香港脚死证 卷二 内伤...
...脾主肉。经云∶脾主肉,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又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是也。脾病在溪。经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故病在溪。溪者,肉之小会也。《素问》气穴论,帝曰∶愿闻溪谷之会也,歧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
...凡黄家日晡多发热者,以阳明旺时也。(晡,《说文》作 ,云日加申时食也。仲景云阳明旺申酉戌时,)疸热随之而发,故以此为黄胆之常。以其病在中上而下无病,则散而不至逆也。凡气在中则可上可下,在上必陷,在下必逆。若女劳疸热固结于下,不得下泄,则...
...、防风补三阳之虚,(升之也,何曰补,曰虚亦非真虚,以陷入阴分而谓之虚,故升之即补矣。)以桃仁、红花引入阴分,而取阳以出还于阳分,以猪苓分隔之,使不复下陷,一剂而病良已。疟病发渴,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亦治劳疟。张子和法∶白虎加人参汤、...
...色白,肠鸣切痛也。肠癖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 胀闭塞,下为飧泻,久为肠癖,腹痛下血也。滞下者,积汁垢腻,与湿热滞于肠中,因而下也。此皆古痢之名也。然痢之为病,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小便赤涩。里急者,腹痛积滞也。后重者,下坠...
...劳者,盗汗出,兼痰者多作寒热。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痰者,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钩玄》)夫咳之为病,有一咳即出痰者,脾湿胜而痰滑也。有连咳十数不能出痰者,肺燥胜而痰涩也。滑者宜南星、半夏、皂角灰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
...有形之可见者也。治张芸夫,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甚,与夫雨之湿气挟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
...夫人以脾为母,以肾为根,若房事酒色太过则成肾劳,令人面黑耳焦,筋骨无力。灸关元三百壮,服金液丹可生,迟则不治。...
...内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