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目是实验动物中使用最多和最广的一个目,现在已有多种鼠类实验动物化,根据生态学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还有不少啮齿目野生动物很有开发价值。...
...。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证明,肝脏受损害后,对激素的灭能作用减退,使体内及尿内的雌激素含量增加。有些肝病,(如门脉性肝硬化)患者,血与尿中的雌激素都增加,并出现蛛蜘痣(皮肤上以小动脉为中心及其向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组成的一种小血管扩张现象)、肝掌...
...复方丹参片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比较有效的中成药。日前,南方医科大学的覃仁安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该药对脑血管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D)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斑、淀粉蛋白沉积及神经纤维缠结(NFT)...
...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和2型糖尿病进展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纪立农教授在回顾了UKPDS及ADOPT等大规模循证研究后,总结认为:来自长期研究的数据表明,磺脲类药物中的格...
...光密度变化。 血小板血栓形成实验动脉血流中的血小板易粘附于粗糙物表面。如将动物右颈总动脉近心端和左颈外静脉近心端以聚乙烯管接通形成旁路,聚乙烯管中段放入一根6cm长的丝线,当打开血流后,血液从右颈总动脉经聚乙烯管返回左颈外静脉,15分钟后...
...1.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内:培育SPF动物的目的的是为实验提供没有传染病的健康动物,因此SPF动物应饲养于屏障系统(密封的饲养室或超净饲养架)内,实行严格的微生物。应定期、按规定的监测内容和方法来检查有无致病菌(即特定的病原体)的污染。污染...
...鸡、鸽等与人类的关系远。鸡的体温较高(38℃),无汗腺、听觉敏感。鸡胚是病毒学研究、制造牛痘苗、麻疹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原材料。鸡血易凝,可供凝血试验。鸡为杂食动物,有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作实验模型。去势的雄鸡的可作性激素的研究。鸽的听觉...
...也必然会成为一处长期刺激因素。本实验采用临床上所测出的Hp慢性患者胃液中的氨浓度,观察这种低浓度的氨水对胃粘膜慢性作用的影响。发现饲养3个月后,无论0.01%还是0.02%的氨水,均可使PD明显减少,其中胃体部的减少更加显著,几乎降至对照组...
...,在此种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中,动物血粘度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变慢,血沉加速。这种急性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简便,出现快,成功率高(95%以上),适于探索与急性微循环障碍有关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二)胎儿羊水...
...表12-85 实验动物体表面积[122]动物种类体重(克)按公式计算出的动物体表面积(厘米2)成年动物的体表面积1g 0.8762+0.6981p·S=KW2/3·体重面积(厘米2)体表体重比厘米2/公斤身体容量(公升)小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