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肿、灸掌后横文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已用得效.疔肿灸法虽多.然此法甚验.出于意表.(千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疔肿上二七壮.即消.)疔疮灸法.千金以为神验.亦有先以针刺鱼脐疮上四畔作孔.捣白苣汁滴疮孔者.有刺及四畔令汁出.捣生栗黄敷....
...俞、(明下)疗气短.短气灸肓井二百壮.(千见上气.)短气不得语.灸天井百壮.或大椎随年壮.或肺俞、或肝俞、或尺泽、各百壮.或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或手十指头.合十壮.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乏气.灸第五椎下随年...
...母都齐》(补泄药)以及无书名之手抄本甚多。根据这些资料、传说,研究者认为,古彝民很早就掌握了一些医药知识,如原始彝族先民利用火来治病、熟食保健,利用石器直至瓦片针和后来的金属针做针刺治疗。他们认为,人体以四大经络为主,其穴位大多是静脉放血点,...
...一、中朝医药交流 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更加广泛,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和天禧五年(1021年)高丽使者郭元、韩祚各自回国时,宋真宗亲自赠送《太平圣惠方》1000卷(金斗锺《韩国医学史》118~119页码韩国探求堂1966年版);...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它空虚幽深...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曰:“反者道之动,...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药事业逐渐兴旺,壮医药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宋代苏颂主编的《 张学敏,字士升,清代武缘县人。为贺县训寻之官,且善长医术,有人求治,不管刮风下雨,黑夜严寒,必立刻前往诊治,手到病除,享有仲景之誉。(清代...
...,但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起步晚、底子薄、条件差等常年积累的众多问题。 以墨玉县维医院为例,该院有100多种维药制剂,以治疗中风后遗症、心脏病为特长,一个疗程(1个半月)费用2500元,仅需治疗1~2个疗程,而且不用西药甚至不用输液、打针。据...
...,耳濡目染,对畲医药产生极大兴趣。为承祖业,1961~1965年就读于福安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毕业后积极从事畲族医药工作,利用畲药为广大群众治病疗疾,享有一定声望。 钟氏30余年来不断搜集、整理其父母治疗经验,积累了大量资料,尤其对...
...,下气消谷,化肉消水。祛寒湿而解暑气,辟瘟疫而消止吐衄而除泻痢。泄泻暴痢,捣敷两足心及脐中。(验方第一。)噤口痢。同上。(第二。)小儿痢。同上。(第三。)肠毒下血,独头蒜煨捣,合黄连末丸服,米汤下。(第四。)鼻血不止,服药不效,大蒜一,捣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