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染色体上。经对I因子的cDNA序列分析发现,其轻链为丝氨蛋白酶的活性区,与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等有同源性。而其重链是具有富含半胱氨酸的功能区,与C8、C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等具有同源性。I因子结构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先天性I因子...
...)。1975年,Bishop从RSV中分离到第一个病毒癌基因src,该基因编码分子量为60kDa的磷蛋白质,以pp60src表示。1976年Stehelin以实验证明正常鸡成纤维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与病毒癌基因src的同源序列。此后陆续发现...
...尽量选择兼并性小的氨基酸,并避免引物3’末端兼并,针对兼并的混合引物已成功地用于未知靶DNA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现已成功地克隆了猪尿酸氧化酶基因、糖尿病相关肽基因和哺乳动物与禽类的嗜肝病毒基因。用脱氧肌苷(deoxyinosine;DI...
...其中6个是有功能的。J基因片段编码CDR3的其余部分氨基酸残基和第4个骨架区。2.H链V区基因的移位 首先发生D与J基因片段的连接形成D-J,然后V基因片段与D-J基因片段连接。H链V区基因的易位和连接是通过七聚体-间隔序列-九聚体识别信号和...
...磷酸化、乙酰化、硫酸化、连接在各种载体上,如小的泛素蛋白等,所有这些均可导致蛋白质组要比基因组复杂多个数量级,同时也说明基因的存在和多样性与蛋白质的存在和多样性之间是不均衡的。因此,利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规模的蛋白质组研究已经成为必然。 ...
...transesterificationreactions are involved.真核生物 mRNA前体在剪接过程中,还可以形成套索样的结构,在内含子序列中常有一个分支部位的腺苷酸残基,它的2’-OH可以自动攻击内含子5’端与外显子1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切开了外噗子1,而腺苷酸原来已有3’,5...
...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的同时,提出了RNA在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的假说。1958年Weiss及Hurwitz等发现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1961年Hall和Spiege-lman用RNA-DNA杂增色证明mRNA与DNA序列...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 简称ABC技术)(1)基本原理:ABC法是Hsu 等于1981年在HRAB法和LAB法的基础上改良的,其特点是利用抗生物素分别连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和生物素标记的酶。与...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2 基因组研究的发展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从研究单个基因发展到研究生物整个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977年Sanger测定了ΦX174-DNA全部5375个核苷酸的序列;1978年...
...疫苗的口服接种与传统的注射接种方法相比具有许多吸引人的优点,包括:可避免注射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也可避免使用针头和针筒,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模仿自然感染途径,能够保证大部分黏膜表面区域接触疫苗,开发了由sIgA介导的第一道防线;高效,即能引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