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扰攘,张仲景看到腐朽的政治局面,加上疫病流行,自己宗族中的人多死亡于疫病,因此他抛弃仕途,开始发愤钻研医学,拜同乡张伯祖为老师,当时的人都说,张仲景的学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因此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杰出著作,决不是偶然的事。...
...意思,也就是说直接在疼痛处取穴扎针的治疗方法。 公元283年问世的《针灸甲乙经》,是现存第一部系统的针灸学专著,系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所编著。作者本来不是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因在中年时期患了“风痹”症,深受疾病缠扰之苦,于是钻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参见该条。...
...针灸,著有《黄帝针灸甲乙经》10卷,是中国最早针灸学专著。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公元283-363年),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著名科学家、道家。著有《抱朴子》、《肘后卒救方》。被称为中国最早化学药代表。 陶弘景:字通明(公元456...
...①经外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手中指背侧近侧指关节的中点处。一说在手中指背侧远侧指关节的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呕吐,噎膈,鼻衄,牙痛,白癜风等。艾炷灸3-7壮。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溪。见该条。...
...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其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本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布有股前皮神经,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荥,复以吸排针也。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衰盛。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形乎形,目瞑瞑。扪其所痛(《素》作问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弗得,不知其情,故曰形。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光,慧然独觉,口弗能言...
...医学统宗》、徐春甫《古今医统》的“背部穴图”、“腹部穴图”中的错误。较之前代针灸腧穴书,此书的腧穴定位更具体,刺灸法、主治症更全面,更切合临床实际,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认真研究。 《循经考穴编》考证了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及交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