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内经十二官论_《医贯》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此内经文.玩内经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谓之君主之官.当与...

http://qihuangzhishu.com/728/3.htm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疝 六经皆有风疝.疝者.痹气不行而聚起之谓.其脉必滑.而症必兼风者.疝症必动而聚.动则兼风.而聚则为疝.故脉必滑也.然内经独拈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则后世之言疝者本此.而疝亦不一也.有狐疝.以其出入不常也.有 疝.以其顽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11-4.html

从时间到自然整体:天下随时,道法自然,立象尽意——《内经》认识世界之三原则(上)_【中医宝典】

...只能进入与其对应世界的某一具体层面或具体领域,而不能进入其他层面或领域。世上没有万能的方法,一切科学方法都有相对性和局限性。 那么,《内经》用的是什么方法,走的是什么道路?进的是哪个层面?与西方科学、西医学不同在哪里? 中国文化的主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168.html

内经》诊寸口_《医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面、背,下文分候身之上、下,皆就躯体言,与上文分候脏腑对讲。)上竟上者,(竟,尽也。)胸喉中事也,(头面可推。)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言寸不独候胸,尺不独候腹也。)按《内经》谓脉皆伏行于分肉之间,深不可见,所常见者皆络脉。惟手...

http://qihuangzhishu.com/603/197.htm

读《内经》注疑五条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证中国古书之义。顷读张洁古《保命集》,近托名刘河间书,刻入《河间三书》中。中卷煮黄丸条下,言一时服一丸,每日二十四丸。自注云∶一日二十四时也。夫一日既可析为二十四时,独不可析为二百刻乎?此亦可以借证者矣。一日,一日夜也。《内经》以日为昼,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1-2.html

附论一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藏德.而以日为光明.人心藏神.而以阳气为固密.阴阳之道.必有所先养生之本.亦必有所谨.此内经原病之所起.必眷眷于阴阳之论也.而又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夫人身之阴阳皆欲固也.而必曰阳密乃固.其道维何.盖阳者皆气而近浮.浮则在上.故曰阳因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3.htm

序_《内经知要》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扪心惝恍,务必旁通一贯,由亲亲而兼及于仁民耶,余久遭老懒,自丙子岁后,竟作退院老僧,绝口不谈此道矣。一日偶然忆及云间李念莪先生所辑诸书,惟《内经知要》比余向日所辑《医经原旨》,尤觉近人。以其仅得上下两卷,至简至要,方便时师之不及。用功于鸡声...

http://qihuangzhishu.com/747/2.htm

答陈××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下之妙理寓于迹象之中,实超于迹象之外,彼拘于迹象以索解者,纵于理能窥其妙,实未能穷其极妙也。如九十六号(绍兴星期报)陈××,因研究剖解之学人于十二经之起止莫能寻其迹象,遂言《内经》所言十二经无可考据。非无据也,因其理甚玄妙,超于迹象之外...

http://qihuangzhishu.com/513/430.htm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 天祚皇帝三_《辽史》

...军。于是肆赦,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降封天祚为湘阴王。遂据有燕、云、平及上京、辽西六路。天祚所有,沙漠已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而已。 夏四月辛卯,西南面招讨使耶律佛顶降金,云内、宁边、东胜等州皆降。阿疏为金兵所擒。金已取西京...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8082.html

共找到29,0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