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分类法,书中还列有审诸病生死脉法。除脉诊外,尚有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是一部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着。1957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眼上赤脉.下贯瞳人.囟门肿起.兼及作坑.鼻干黑燥.肚大青筋.目多直视.睹不转睛.指甲黑色.忽作鸦声.虚舌退场门.啮齿咬人.鱼口气急.啼不作声.蛔虫既出.均是死形....
...1。试观年老多夜溺,休信三消尽热干,饮多尿少浑赤热,饮少尿多清白寒。【注】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三消皆燥热病也。然试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休信三消皆热,而亦有寒者矣。饮水...
...痿病足兮痹病身,仍在不疼痛里分,但观治痿无风药,始晓虚实别有因。〖注〗痿痹之证,今人多为一病,以其相类也。然痿病两足痿软不痛,痹病通身肢节疼痛。但观古人治痿,皆不用风药,则可知痿多虚,痹多实,而所因有别也。...
...又看目睛有神无神。神者,目中精神光彩是也。隐显横冲,应位而见,以应五脏五色,青黑黄白赤是也。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凡五脏主病,蕴其内,必有形色见于外。小儿有病,先观本部形色,论其五行生克吉凶,形色若有相应,然后听声切脉。...
...我国临证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沿革与流传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200-210年),共十六卷,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原著已散佚不全。但其中的伤寒部分,经西晋医家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成了《伤寒论》一书...
...生死之决于脉症者,内经垂训,甚明备矣。而佐以验舌,则尤显而易见也。故并撮素所经验者,附载于此,以为临症一助。●、舌如去膜猪腰子者,危。●、舌如镜面者,危。●、舌糙刺如沙皮,而干枯燥裂者,危。●、舌敛束如荔子肉,而绝无津液者,危。●、舌如火...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
...宋代开始普及的雕板印剧术对学术发展影响很大。余元又是医学的学术昌盛时期。但这段历史时期对于脉学却有个首要解决的学术问题就是所谓王叔和《脉诀》的辨伪批判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不但有医家,连朱熹、蔡西山、吴草庐等学者亦加入进来了。 伪撰《脉诀...
...后一年草枯时死.脉来五动一止者.五脏无气.其人后五日死.王叔和云.脉来四动一止八日死.三动一止六七日死.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别本云.但此止者非结脉促脉之止也.此是代脉之止也.至于代脉.非达人者难窥者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