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多在中焦。六郁例药,诚得其要。中焦者,脾胃也。胃为水谷之海,法天地,生万物,体乾坤健顺。备中和之气,五脏六腑皆禀之以为主,荣卫天真皆有谷气以充大。东垣谓人身之清气、荣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然岂尽胃气,乃因胃气以资其生...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人身万病皆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症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仿此。气郁用香附横行胸臆间,必用童便浸,否则性燥,苍术下行,米泔水浸...
...病证名。因食积郁滞所致的头痛。《医学六要·头痛》:“食郁,右关寸脉滑而实,症兼呕吐恶心,心下痞闷,或痛或寒热如疟,乃食郁头痛也。”治宜消导解郁,用二陈汤加山楂、厚朴、枳实、神曲等味。参见伤食头痛条。...
...公元八世纪,著名藏医玉妥云登贡布与其他藏医学者,共同编成《四部医典》,其中在《四部医典》中撰写了《火灸要义》一书,详细论述了火灸的疗法及火灸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据《五妥·云登贡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指感受外湿、郁于体表肌肤而致病。龚廷贤谓:“湿郁者,周身骨节走注疼痛,遇阴雨即发。”(《万病回春》卷二)。《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
...,捣匀温服更效。右胁痛微者,即是痰流注,并食积,每用盐煎散、顺气丸,辛温之剂以治之也。又尝论左胁痛,胃脘疼,妇人多有之,盖以忧思忿怒之气,不得条达,故作痛也。治妇人诸疾,必以行气开郁为主,兼以破结散火,庶得机矣。语云∶香附、缩砂,女人之至宝...
...长, 之象也。暴病卒死注云∶火性速疾故也。或心火暴甚,而肾水衰弱,不能制之,热〔气〕怫郁,心神昏冒,则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也。甚则水化制〔火〕,热甚而生涎,至极即死也。俗云暗风,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风木自甚也。肥人腠理...
...国语辞典 換季時,新取之火稱為「新火」。 北史.卷三十五.王慧龍傳:「以此推之,新火舊火,理應有異。」 唐宋時,例於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賜百官。 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一:「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浮客船。」 宋.蘇軾.徐...
...、朴硝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守,为无根之火,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如生地黄、玄参之属。若右肾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济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冷物,抑遇阳气于脾土,为火郁之病,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干葛、柴胡、防风...
...防风?余曰∶东垣已言之矣,防风乃风药中之润剂也,故昔人审择而用之。升阳散火汤(本方去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升麻(去丝根) 葛根 独活 羌活 人参(去芦) 白芍(各五钱) 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生甘草(二钱) 炙甘草(三钱)过食冷物,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