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
...九月二十一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八日《文艺新闻》第二十九期。《文艺新闻》,周刊,“左联”所领导的刊物之一。一九三一年三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二年六月停刊。九一八事变后,该刊向上海文化界一些著名人士征询对这一事变的...
...》〔4〕的记载“江都清赋风潮”,在《乡民二度兴波作浪》这一个巧妙的题目之下,述陈友亮之死云: “陈友亮见官方军警中,有携手枪之刘金发,竟欲夺刘之手枪,当被子弹出膛,饮弹而毙,警察队亦开空枪一排,乡民始后退。……” “军警”上面不必加上“官方...
...民族英雄郑成功故垒,别墅因得继续修建。黄仲训,厦门人,清末秀才,越南华侨。 〔4〕这是对于高长虹的驳斥。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内高长虹曾说:“鲁迅是一个直觉力很好的人,但不能持论。如他对自己不主张批评,我不反对。但如因为自己不能批评,...
...机会。 第二,对封建思想的怀疑与反叛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祭书神文》中,他对钱神、钱奴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描写了书神的优美、高洁的形象,对他表示了由衷的崇敬。这充分的表现了鲁迅的高尚情怀,对功名利禄的藐视,对权贵富豪的憎恨,在本时期,...
...1918年,许广平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 1919年,许广平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曾发表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意见。 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同反动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同...
...,原题于《淞隐漫录》重装本首册扉页,无标题、标点。末钤“旅隼”印。 《淞隐漫录》,笔记小说,清代王韬著,共十二卷。多记花精狐魅、奇女名娼故事。光绪十三年(1887)秋附《点石斋画报》印行时,配有吴友如、田子琳绘制的插图。鲁迅购藏的画报本,...
...〔5〕,大家都是“忠实同志”,研究“新文艺”的。乖哉乖哉,下半年一律“遵命文学”了,而中国之所以不行,乃只因鲁迅之“老而不死”〔6〕云。 十月二十七日写讫。 【注解】 〔1〕本篇连同《农夫》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大众文艺》月刊...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序〔1〕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志》皆不载。曾先事迹,亦无可考见。唐时撰述已引其书〔2〕,而语涉梁武〔3〕,当是陈隋间人。 【注解】 〔1〕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 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会稽...
...师友系遭逢。一编欲返明珠寄,寳匣看君不敢封。(1) 赠熊处士还山房(范德机诗集卷七,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旧钞本) 庐山中有山房,宋李尚书公择藏书处,今废矣。海昏李氏为其先作书堂于建昌州,亦曰山房,并记尚书焉。盖有慕庐山者矣,闻熊修业是间,故作此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