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页,清光绪辛卯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这几种脉象,浮与沉相对,举按有余不足迥然相反;促与结相对,脉虽同具时一止象,但是有脉率数与缓的明显区别。寥寥数语,就把脉象特征描述出来,可谓言简意赅,标准明确。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本草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又楼护传曰。护少随父为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重。贾公彦曰。张仲景金匮云。神农能尝百药。则炎帝者也。周礼正义。嵇康曰。神农曰。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访知性命理。因辅养...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9.htm

中医的生命智慧——读《<黄帝内经>中的长寿道》_【中医宝典】

...中医的生命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道》一书,以《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条文为纲,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进行全面阐述。该书紧密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对其中深刻的生命科学内涵治未病理念进行阐述。该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诊法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玉函经〕三卷 存〔黎氏民寿广成先生玉函经解〕三卷 存〔直鲁古脉诀〕佚按见于辽史本传。〔萧氏世基脉粹〕读书后志一卷 佚赵希弁曰。皇朝萧世基撰。世基尝阅素问。及历代经。患其难知。因缀缉成一编,治平姚谊序。〔刘氏元宾脉要新括...

http://qihuangzhishu.com/485/37.htm

病症卷三_《止园话》_中医书籍_【岐黄术】

...及最近验,揭举一、二,以概其余。所举验,多系最近治疗及现仍健在之人,皆详注住址,以便研究访问也。至余临症时之治疗方法,持论观念,或或西,知不免于专家笑嗤,不牛不马之医术,或竟为高明所反对,亦未可知。然余实非冒然谈中西医理汇通...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7.htm

中医是一种文化,还是一门技术?_【中医宝典】

...一脉相承。学习中医如果不能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就无法很好地去把握它的内涵 目前的医生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轻理论的心理,导致今日的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率、疗效逐渐下降这当中不可否认还有经济因素的影响,有些医生甚至不想用、不愿用医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5.html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宣肺仍应注重调脾和胃,以化痰理气,治病求本。 治未病亦重在调理脾胃 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456.html

诗书世其家岐黄游其艺——王式钰和他的《东皋草堂医案》_【中医宝典】

...视野和方法来实现读书明理。序记述,他向喻嘉言,程应旄等人请益勤,风雨必咨。他以考四圣精蕴,下证先贤经验的态度治。把坚持记录医案作为治学道和功过格,效与不效,其案俱在,这里也记录了他的会道之处和自发挥指归。从他的用方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76.html

甲、心_《思考中医》_中医书籍_【岐黄术】

...医道水乳交融。2君主官,神明出焉《素问·至真要大》的十九病机,有五条是专门针对五藏的,其中心的一条是: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的这条病机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凡是痛、痒、疮,都与心有关,都是由心的毛病所致。痛与痒总的来说是讲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17.htm

方论三十九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吴氏林统宗〕未见见于松江府志。〔方氏林绳墨〕八卷 存自序曰。绳墨一书。乃为后学习明鉴。俱领内经景升东垣丹溪河间诸先生成法。而着方立言。非方一人也。盖医之一道。其理甚微。其责甚重。活人生人。在此三指之下。两剂之中...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23.htm

共找到917,7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