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
...补可养生,多知常行;“泄”亦养生,鲜知少行。医学专家,认为有生理、心理和生理心理交融之“泄”,都是养生的良方。 生理之“泄” 打喷嚏、流眼泪、淌鼻涕、吐痰、出汗、呼气、大小便等均是生理之“泄”,体内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皆可由此泄出...
...近百年来,在西医学大量传入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医学受到冲击和歧视。由于中药治病疗效显著,它的存亡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得到较大的发展。一、古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神农本草经》的辑佚顾观光于道光24年(1844年)...
...关键词:近代 中西医汇通 医药史 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从1582年始到1949年止,大约经历三百多年历史。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接受西方医学,汇通启蒙阶段(1582~1805年) 西方医学传人我国,始于十六世纪下叶。1582年意大利天主...
...救方》又称《雍熙神医普救方》,共1000卷,是北宋初继《太平圣惠方》后的又一次方剂大荟萃,该书由贯黄中领衔编纂。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宗讷、刘锡、吴淑、吕文仲、杜镐、舒雅等,历时五年,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完成这部医学巨著。惜因本书卷帙过繁,...
...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一)阴阳学说的研究方法论意义的阴阳学说研究:自西医学传入我国,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在近现代对中医学是否还具有意义,在学术界就有争议。五十年代,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发展成为一场较大规模的争论。“文革”中,有关...
...之前,对结核病治疗、预防从未有重大突破。旧中国结核病严重流行,但受到政治、社会、及经济诸因素影响,虽经社会各界的呼吁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对结核病的斗争,引进了西方医学结核病学科的理论及技术,但效果并不理想。据1932年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
...院河南治天行热,解毒多用苦酒、猪胆、生艾汁、苦参、青葙、葶苈之属。《外台》单用苦参一两,酒煮,并服,取吐如烊胶便愈。张文仲疗伤寒、温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满,用苦酒半升,猪胆一枚,和服,取吐。盖即《内经》酸苦涌泄之义。然今人之用此者罕矣。...
...银屑病等作了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研究。各医学院校和大中城市的大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大多建立了病理、真菌、免疫、生化等实验室,结合临床开展一些实验研究。随着国际间医学交流的深入,近十多年来对国际间重点研究的课题也逐步开展,如对HLA、郎格罕...
...(一)杂病两宋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此期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也相应地反映在此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中。病因病机的理论发挥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著名的“三因论”还注意到致病因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