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统于脾。古人治血证,每以胃药收功,良有以也。再按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由于脾。《内经》以痰多为白血,此果痰也,果精血也,岂精血之外,别有称痰者耶。故昔贤又有见痰休治痰之论,参五阴煎,水土金先天一气化源也。安波按∶方义精妙入神,...
...湿,甘温之药能生湿热,故反助病邪,久则湿热甚,而为瘅矣。惟用苦温、苦寒之药以治之则愈,若寒泻湿热,苦温除湿寒也。泄止后脾胃虚弱,方可参、 之药以补之。赵养葵曰∶泻痢,东垣着脾胃之论,其间治脾泄之症,庶无余蕴矣,特未及乎肾泄也。仲景云∶下利...
...另有一位乙脑重症患儿,6岁,高热不退两日,呕吐、烦躁、热甚则神昏抽搐,王老凭借在温病方面的独特经验,使患儿转危为安。 下面是几则我当年侍诊先生的医案,一来追忆王公,二可供同道研习。 1.胡某,男,2岁。1968年7月24日首诊。 发热、呕吐...
...六十岁。患两腿连腰疼痛,更兼麻木,半年治不愈。诊得脾肾二部脉沉迟无力,因气血虚弱,风寒袭入脾肾二经。欲治此证先补脾肾,能令先后两天气血完固,何邪尚能留而为病也。古云补正即是驱邪。不能补其虚,安能攻其余。遂用先后两补汤,二帖稍见效,八帖痊愈。...
...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成为联结心肺两脏之间功能的中心环节。在病理情况下,心与肺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若肺气亏虚,行血无力,或肺气壅滞,气机不畅,均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胸闷、心悸,甚则面唇...
...形态、位置和毗邻(图8-41)图8-41 脾(脏面)脾形似蚕豆,位于左季肋区,为左肋弓所遮覆,斜卧于第9-11肋的内面,长轴与左侧第10肋一致重约150-250克。脾有上、下两极,前、后两缘和膈、脏两面。膈面向外上方凸隆与膈相贴。脏面朝向内...
...益脾清蒸山药能调整胃肠功能、降血糖、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 益脾清蒸山药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主料:鲜山药500克,枸杞子10克,大枣5个。 辅料:熟猪油、桂花酱、白糖各适量。 制法: 1.山药洗净,去皮,...
...口渴止。 肾气亏虚,则肾的气化功能失调,膀胱开合失司则小便反多,甚至小便失禁。《金匮要略》消渴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因肾阴阳亏虚,治当阴阳并调,故方用肾气丸,方中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振兴沉衰,恢复肾的气化...
...病证名。即脾气不足兼有肺气不足。脾主运化,饮食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养全身,二者关系至为密切,故往往互相影响,两脏同病。临床表现面色少华、手足不温、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气、痰多,舌淡嫩苔白,脉虚或虚数等证候。治疗多以补脾益肺法,脾气旺则...
...疟疾兼脾胀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张××,年十九岁,学生,于孟秋病疟,愈而屡次反复。 【病因】 其人性笃于学,当溽暑放假之时,仍自补习功课,劳心过度,又复受热过度,兼又多食瓜果以解其热,入秋遂发疟疾。 【证候】 自孟秋中旬病疟,服西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