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痢自小肠来_《质疑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白痢自大肠来,赤痢自小肠来,此丹溪以赤白分气血为言也。然大肠为传导之官,痢属动脏腑之脂膏,伤肠胃之血,故赤白俱并入大肠而下。若小肠则为出溺,而赤痢何云自小肠来?谓心主血,心与小肠为表里,故赤痢本小肠之所化则可,若谓从小肠而来,未见小肠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lu5586/274-25-0.html

关注中医的阳光和空气——孔子学说和中医的关系_【中医宝典】

...。这一影响中医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同样适用。只是《周易》和老子等中医学的影响是直接的、显性的,孔子的影响是间接的、隐性的。易、老作用于中医的是“土壤”,孔子作用于中医学的是“阳光和空气”。如果说研习《伤寒》到一定程度必读《内经》,研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028.html

经络机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机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学习...

http://qihuangzhishu.com/44/129.htm

女性的生理基础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说明督、任脉相通。综前所述,冲、任、督、带四脉都是相通的,这调节全身气血,渗灌溪谷,濡润肌肤,协调胞宫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第四,流蓄于冲、任、督、带四脉的气血逆流于十二正经。《难经》说:“人脉隆盛,人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3-1.html

补秋燥胜气_《温病条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燥一条,详言正化、化、胜气、复气以补之。其于燥胜气之现于三焦者,究未出方论,乃不全之书,心终不安。嗣得沈目南先生《医征》温热,内有秋燥一篇,议论通达正大,兹采而录之于后,间有偏胜不园之处,又详辨之,并特补燥证胜气治法如下。按胜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tiaobian/681-5-7.html

气血津液辩证_【中医宝典】

...不畅,故见手足或少腹冷痛。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喜暖怕冷,得温痛减。寒凝胞宫,经血受阻,故妇女经期推迟,色暗有块。舌紫暗,脉沉迟涩,皆为寒邪阻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之征。 三、气血辩证 气血辨证,是用于既有气的病证,同时又见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2.html

气血问答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问曰。十二经中。气血多少。可得闻乎。岐伯曰。其可度量者。中度也。以经水应十二经脉也。溪谷远近深浅气血多少各不同。其治以针灸。各调其气血。合而刺之。补虚泻实皆须尽知其部分也。肝。足厥阴经。少气多血。心。手少阴经。少血多气。脾。足太阴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5-5.html

心主手厥阴心包之脉_《经络考》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

http://qihuangzhishu.com/304/36.htm

同源与潜预测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存在着胚胎同源或进化史上的生理功同源,因此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而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于病理方面也互为因果关系,故在潜及疾病预测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此外,探索“同源”理论打破脏象学说的局限性,脏象理论的补充和深入研究颇有价值,无论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28/53.htm

共找到439,1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