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口有秽气、衄血者,均为危重变证。二、治疗原则水肿治疗,以通利水道为基本法则。阳水属实,应以祛邪为主,治以发汗利尿,清热解毒等法;阴水属虚,治以扶正祛邪,健脾宣肺,温阳利水。如阳水由实转虚,应配合培本扶正之法;阴水复感外邪,则应注意...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同本义 [supple;soft] 柔,木曲直也。——《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荏染柔木。——《诗·小雅·小弁》 又如:柔木(柔软而又坚韧的木) 柔弱;细嫩 [...
...中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泌尿系统中的常见病,目前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尤其是小儿肾病,初治缓解率可以达到80%,但是因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其治疗有许多特殊性,与成人完全不同,不能用治疗成人的方法来治疗小儿,在此简要介绍小儿肾病的治疗特点...
...与情志关系密切。临床常用药物有珍珠粉、琥珀粉、枣仁、夜交藤、牡蛎、远志等。 柔肝法 我们认为肿瘤病在厥阴。从脏腑经络系统看,厥阴包括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从《伤寒论》厥阴篇并结合肿瘤临床分析,厥阴主要以足厥阴肝经为主.癌症的关键病机在于...
...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
...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1、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2、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 3、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
... 方义: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调中理气,并能起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调中止泻。 4. 加减治疗 ⑴ 伤食型: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调...
...纤维化患者(每组各30例),疗程均6个月。以肝组织学观察为主要依据(全部病例皆有完整的治疗前后肝活检资料,并由3位病理学专家盲法判定);sa-b组肝组织纤维分期的逆转率为36.67%,炎症分级改善率40.0%,γ-ifn组分别为30.0%和...
...不足,若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故小儿腹泻以脾胃虚弱为主,病邪为次。治疗应以健脾清热、和胃固肠为原则。小儿秋季腹泻因病毒所致,药物治疗往往效果甚微,药粥疗法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方,供患儿家长参考使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