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市穴_下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阴市,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水肿,疝气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308.html

针灸文化--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的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的针灸全书。 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的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的针灸全书——针灸大全针灸节要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6.html

乳中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当乳中是。铜人微刺三分,禁灸,灸则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素问云:『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丹溪曰:『乳房阳明胃所经,乳头厥阴肝所属。乳(去声)子之母,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240.htm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惊风中又分出慢脾风一证,治以生胃回阳为法。 小儿疳证。宋圣济总录分24种,钱乙分五脏之疳论治。至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10简述为“面黄肌肉瘦,齿焦发落”,如此执简驭繁,大大方便了临床鉴别诊断,有较大实用价值。万全认为“疳证虽有五脏之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0.html

-出自汉文学史纲要_【鲁迅全集】

... 周礼〔1〕,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2〕今已莫知其书为何等。假使五帝书诚为五典,则今惟尧典尚书〔3〕中。 “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或曰:“言此上代以来之书。”(孔颖达尚书...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906.html

优质的中医书籍_中医之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古籍部份1、黄帝内经2、神农本草经3、伤寒论4、金匮5、针灸大成6、伤寒杂病论7、千金要方翼方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四川唐容川字宗海着);2、伤寒发微,金匮发微(江苏淮阴曹颖甫着);3、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着)...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58.htm

阴跷脉穴歌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而上行。非谓起于然谷穴,而终于睛明穴也。而李时珍乃谓起于然谷穴,终于睛明穴。张介宾类经亦纪然谷、交信、照海、睛明四穴。金鉴孚而合之,独针灸大成只有照海、交信二穴,左右凡四穴。予甚骇然,悉难为则,沉思细考图经,交信为阴跷之 ,照海...

http://qihuangzhishu.com/716/50.htm

易经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多种学科的渊薮。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嬗于易经易经一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骂杀捧杀原文-出自花边文学_【鲁迅全集】

...了他自己的不诚恳,或学识的不够了。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 十一月十九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华日报·动向。 〔2〕当时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438.html

四时经脉法赞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脉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经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9.html

共找到574,5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