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面肿,项强,口舌咽喉肿痛,口眼斜,肠鸣腹痛...
...颈性失眠,顾名思义就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治疗颈性失眠,其根本在于缓解或消除颈源性疾病,而传统的针灸及按摩手法治疗此类疾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针灸:治疗颈性失眠的腧穴选择特点是重视局部取穴,尤其是颈夹脊穴。另外取申脉、照海,效果良好;...
...漏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太阴络。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丹毒,脚气,偏坠,腿膝厥冷...
...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细节请参阅本站“穴道指压疗法”相关网页。 ...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下唇动、静脉的分支。主治口眼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及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斜刺0.2-0.3...
...大典、四库全书總、皕宋楼藏书志等。柯劭忞新元史谓李治本名治,后改今名。折中雨说,實不足掳。施国祁(号北研,乾隆道光间人)在禮耕堂丛说中指出,“仁卿生於大定庚子,至正大庚寅登收世科,已五十有一岁,授高陵主薄,辟推钧州。金亡,北渡让学者书,祕演...
...(一)取穴 主穴:孔最、肺俞。 配穴:丰隆、风门、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鱼腥草注射液、核酪、阿托品(阿托品0.5毫克加生理盐水至3毫升)。每次选用一种。咯血期用阿托品及鱼腥草注射液,缓解期可用核酪。 主穴取1对,据症轮流取配穴。上述...
...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外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面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薄,内有耳颞神经、面神经的...
...冲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另说前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股神经,内侧为...
...①定取穴位的方法。《千金要方》载膏肓输“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标幽赋》:“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详见骨度法、指寸法等条。②针灸治疗时选取穴位。《医学入门》:“取者,左取右,右取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