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1997年10月至1999年5月采用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及抗的三联手术治疗86例(9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92眼)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53~80岁,平均61岁。原发性...
...微小的囊破裂可自行闭合,混浊局限在破口处。但多数破裂过多者晶体纤维肿胀,皮质进入前房和房角,引起继发性,需要及时手术。 眼的机械性损伤(挫伤、穿孔伤),化学伤,电击伤和辐射均可引起晶体混浊,统称外伤性。 1.挫伤性白内障 挫伤后,虹膜瞳孔...
...无关,其危险度在1.09~2.40之间〔1〕。Cumming等〔5〕还发现吸烟斗者的危险性高于吸雪茄和纸烟者。吸烟导致白内障的可能机制为烟中的脂质过氧化物对晶状体的损害;同样烟雾中重金属物质在晶状体内的富集,也造成了对晶状体的损害〔1〕。...
...,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但是,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6日在中南海会见了来访的全球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执行主任费彻姆博士。 吴仪对费彻姆领导的全球基金在防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领域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并感谢全球基金对我国疾病防治工作的有力支持。她说,我国将继续积极...
...一、要注意晶体生理性老化与老年性的区别 正常的晶体位于眼内的前段,是透明的,如果它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则表明有了白内障。最常见的是发生在50岁以后,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发生和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还有一种情形是,晶体随年龄增长所含水分渐渐...
...皮质改变,最主要的特征是雪花状小混浊。 4.萎缩性肌强直白内障 为后皮质的星状混浊,并和衬于前、后囊的多色小混浊分界清楚。 5.低钙性白内障 位于后部皮质,由一透明带与后囊隔开。...
...1986年,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承诺;1988年进一步阐明实现该战略目标是200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将...
...手术后的创伤修复,残留人晶体状上皮细胞(lec)反弹性增殖、移行等,会再次形成白内障,俗称“二次白内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率7位博士生,历经6年潜心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眼...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