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杉「释名」杉、沙木。「气味」(杉材)辛、微温、无毒。「主治」1、脚气肿满。用杉木节一升、桔叶(切细)一升(无叶可用皮代)、大腹槟榔大一枚(连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若初服即见效。则不必再服。此方名“杉木汤”...
...宜城大风拔木。六月,东阳大风,屋瓦皆飞。十七年六月,武强大风拔木。十八年六月,惠州大风,坏文星塔顶。十九年秋,琼州大风拔木。 二十一年三月,望江大风拔木。七月,信宜大风拔木。二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单县大风,扬尘蔽天, 忽变幻五色。二十三年正月...
...、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有的饮上一次,感冒即可见效。③梨子1个、生姜4片共煎。倘若兼有咽痛、咳嗽,水煎时再加鸭梨数片。 ⑥用麝香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亦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治疗各种感冒。方法:取5×5厘米的麝香膏两张,并将速效...
...改善,血脂下降。 (4)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中,临床治愈1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40例中,临床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0%。 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附方】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
...曰。一部。一册。阙。未见〔张氏(兼善)伤寒发明〕二卷 未见按上见于 竹堂书目。〔黄氏(仲理)伤寒类证〕十卷 未见自序曰。医家之学。有自来矣。轩岐以降。仲景杰兴。而医道始大备矣。可为法于后世者。惟仲景伤寒之书而已。叔和王公复为编次。以利后人。...
...披针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置...
...病死生候 温病死生候 天行瘥后禁忌 解仲景脉说 解华佗内外实说 辨论 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 伤寒论音训 叙论 修治药法(方中有不修治者,今不载。) 不可作煮散方 庞先生伤寒论序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后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
...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 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 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 徘徊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共一作一) 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 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 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 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 离恨满...
...四物汤(补八) 八珍汤(补十九) 一阴煎(新补八) 四顺散(外一五四) 八正散(寒百十五) 五种散(散三九) 五苓散(和一八二) 四生散(外一八六)三气饮(新热十七) 十宣散(痘十四) 四七汤(和九七) 五宝丹(外二百五)六味丸(补百二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