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十里久,取下气为度。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若服汤竟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后犀角麻黄汤。(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术,无防己、黄芩、桑白皮名旋复花汤。)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大犀角汤 《千金》大犀角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备急...
...日3~4次(注意不要咽下去)。 8、用冰块按摩合谷穴5分钟。 9、针刺患侧太冲穴,捻转进针,得气后,属风火牙痛用泻法,虚火牙痛先泻后补。牙痛缓解后再针下关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 10、鸡蛋一枚,将蛋清倒入碗内,加白酒100毫升,搅成糊状,...
...偃伏第三行左右十二穴(图)临泣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同.素注云灸五壮.足少阳有临泣穴矣.此亦有之.盖此乃头临泣穴也.目窗二穴.在临泣后一寸.针三分.灸五壮.今附.三度刺,目大明.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
...先以左手爪,按其所刺荣俞之穴,弹而努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令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先深后浅①,秋冬三十六息,先浅后深,徐徐而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轻滑。未得气者,若鱼之未吞钩,既吞得气,宜用补泻。补,随其...
...先以左手爪,按其所刺荣俞之穴,弹而努之,爪而下之,扪而循之,通而取之,令病人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先深后浅①,秋冬三十六息,先浅后深,徐徐而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轻滑。未得气者,若鱼之未吞钩,既吞得气,宜用补泻。补,随其...
...部分经络要指循,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使来临。【注】●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来循之,使气血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意也。...
...颈下结喉上中央,仰面取之。阴维、任脉之会。《素注》低针取之,针一寸,留七呼。《铜人》灸三壮,针三分,得气即泻,《明堂》针二分。主咳嗽上气,喘息,呕沫,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舌纵涎出,口疮。...
...: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足三里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至强烈得气后,推入药液,每侧穴1毫升,3小时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宜配合应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的中药或/和西药。 (三)...
...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炎。中医学认为可由于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或饮食不调,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辨证治疗分型选穴操作实用小技巧肝气郁结支沟、肝俞、期门、足临泣、行间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15-3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在手背距横纹寸处有...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等。患者对针灸“得气”的感知,也与心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这些理论在临床,对五官感知失常病症的辨证论治,及针刺镇痛、针灸疗效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