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古三何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三卷。清·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撰。陆锦燧等选。刊于1918年。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病状较为详尽,治法切于实用,从中可以分析出三何学术思想用药特点。现存石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23.htm

职业医生出现医学基础理论体系萌芽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天文、算学、冶金、纺织、制陶、水利工程、建筑、机构等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春秋战国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科学技术史上极为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极为重要时期。 一、职业医生医学专著出现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6.html

针刺麻醉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取穴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一种麻醉方法。针刺麻醉是继承发展中医学所取得一项新成就,也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针刺麻醉发展简史 起源时期(1957以前)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62.html

关幼波学术3特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表现,强调用补法提高人体抵抗力。 一代名医关幼波教授,悬壶济世60余载,循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不论对肝胆疾病还是对杂病治疗都有独到见解丰富经验。他在临床实践中所形成重视气血、强调痰瘀、善用补法学术特点,一方面丰富发展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400.html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内科发展学(一)伤寒隋唐五代时期有关伤寒等外感疾病伤寒学说理论与实践,与此时期中医学整体发展相一致,具有总结、提高特点。病因、病证及治法、方药,各方面认识都较为广泛而丰富,且有新的进展。1、伤寒概念、病因与预防《诸病源候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4.html

《继志堂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二卷。清·曹仁伯约撰于19世纪中期。本书是作者平生医疗实践系统总结。治案分门辑录,以内科杂证居多,善于剖析病情,阐述医理,推论病原,审病较细致。能使读者体会到曹氏辨证施治特点学术思想。曹氏治疗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证颇有心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150.htm

《继志堂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二卷。清·曹仁伯约撰于19世纪中期。本书是作者平生医疗实践系统总结。治案分门辑录,以内科杂证居多,善于剖析病情,阐述医理,推论病原,审病较细致。能使读者体会到曹氏辨证施治特点学术思想。曹氏治疗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证颇有心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35.htm

彝族医学发展(1)_【中医宝典】

...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这个时期彝族先民吃住都在森林中,并且多数住在树上,故对植物有了最直观最粗浅认识。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历史自然发展原因,彝族医药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彝族先民们一方面处于恶劣自然环境中以及面对凶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59.html

彭端淑文学成就

...彭端淑主要成就在其文学方面,其诗歌散体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影响都非常大。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以文名鼎立蜀中,被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彭端淑早年曾醉心制义(也称制艺),其制义亦技压蜀中,是继韩琢庵、董新策后唯一能“发虑经旨”制义...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379.html

现代免疫学时期_《医学免疫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自天然耐受现象发现,克隆选择学说提出为免疫生物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非己”识别,藉以维持机体稳定性生物学概念。这一发展...

http://qihuangzhishu.com/968/6.htm

共找到920,9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