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药典》宝咳宁颗粒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药典》:宝咳宁颗粒【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病证名。指连续性咳嗽因于风寒袭肺所致。《不居集》卷十五:“聚咳,风寒入肺,每一咳则连数百不止,不能转气,宜三拗汤。久则杏仁煮猪肺,或姜汁调蜜亦好,参苏饮加细辛。”参见风寒咳嗽、顿咳等条。...
...咳嗽声微,四肢无力。阿胶散方阿胶(炒令燥) 山芋 甘草(炙锉) 人参 五味子(炒)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干姜(半两炮)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粥饮调下,不计时候。治咳逆短气,喘息气不相续。玉液饮方甘草(炙锉)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
...目录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儿童咳液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儿童咳液【处方】紫菀75kg,百部75kg,前胡75kg,枇杷叶75kg,甘草25kg,杏仁50kg,桔梗25kg,麻黄12.5kg,大青叶75kg。【...
...,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0 年)颁布太初历之后。《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
...证名。《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中,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彻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
...于不论男女老幼慢性病出现的神心症,男、女的溺闭或遗尿。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证又往往被认为是虚劳,治用大补而使症状加重或长期不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首先看到其主证是桂枝汤方证。” 读日本人所著《类聚方广义》,见有如下论述:“禀性薄弱之人,色欲...
...涎沃心者,胆星汤合泻心汤、牛黄清心丸。参见不寐条。胆经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见该条。胆绝病证名。为一种危重证候。《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胆咳病名。①咳而呕胆汁者。《素问·咳论》:“肝咳不已,则胆受...
...病证名。因感受湿邪所致的咳嗽。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即伤湿咳嗽。《古今医鉴》卷四:“伤湿咳者,脉细,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或自汗,小便涩。”《医门法律·咳嗽门》:“伤湿之咳,身重,脉细,痰多,五苓散、白术汤。如喘满浮肿,款气丸。”...
...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干姜汤方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款冬花(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 白术 甘草(炙锉) 五味子(炒) 木香(各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