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索引_女科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郁金 白矾 仙鹤草 干漆 制马钱子平消栓(中医癌瘤证治学)明雄黄 枯矾 乳香 没药 蛇床子 五倍子 炒乌梅 炒蒲黄 山豆根 冰片平痒散(录自实用中医妇科)五倍子 蛇床子 生黄柏 冰片正柴胡饮(景岳全书)柴胡 防风 陈皮 芍药 ...

http://zhongyibaodian.com/nvkebaojian/1089-13-2.html

发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卷。恽铁憔撰于1926年。卷一专论脉以外的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二为脉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三-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浮、沉、迟、数诸脉。全书用中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9.htm

发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卷。恽铁憔撰于1926年。卷一专论脉以外的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二为脉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三-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浮、沉、迟、数诸脉。全书用中西...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4.htm

程门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949年后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56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其治学崇仲景,并服膺叶天士,于伤寒之致力尤深。临床注意博采众长,取精用宏,早年临床...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78.htm

产后血崩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则腹痛减轻。舌淡黯,有瘀点瘀班,脉沉涩,为血瘀之征。治疗法则:活血祛瘀,理血归经。方药举例: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方中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炒蒲黄、三七粉...

http://qihuangzhishu.com/81/93.htm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的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脉作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舌先兆——舌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中藏经:“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舌苔望诊颇加发挥,元代出现了舌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记载了三十六种病态舌,为辨舌奠定了基础,到清朝,由于温病学的崛起,推动了舌...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30.htm

齐鲁历代名医_【中医宝典】

...约公元170-280年) 西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名熙,山东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博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切,洞识修养之道,曾任魏太医令。系统总结了中医理论,编成伤寒杂病论,并对其加以注释,著有圣心源十卷、玉楸药解八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83.html

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其他诊法研究腹的研究:萧熙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腹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的文章。较为系统论及腹的古籍是黄帝内经,对瘀血腹进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独特诊断瘀血而辨证用药的一种方法,是伤寒杂病论的贡献,十六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先秦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原则和方法,渗透到医学领域,充实、丰富了中医养生的内容,为养生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儒家养生思想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强调精神调摄 礼记·缁衣说:“心以体全,亦以体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2.html

共找到631,9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