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论述医德的专篇及散在内容,较前代均有增加,涉及到医学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许多医家履行医德的感人事迹,也为后世留下了楷模。明代是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论述医德的优秀文献。李《医学入门》中的“习医规格,对医生的学习和品德...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0.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宝典】

...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医家在总结各地各族医药经验时“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皆愈者,得病之情,知病之大体也。因而,当中国古代医学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民族医药在内,在以后的历程中,以汉医为主体的传统医学不断地吸收各少数民族医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8.html

中医历史-中国医学通史简编_【中医宝典】

...经验在内。 而居住在中原一带的医家在总结各地各族医药经验时“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皆愈者,得病之情,知病之大体也。因而,当中国古代医学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民族医药在内,在以后的历程中,以汉医为主体的传统医学不断地吸收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9.html

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外治及若干手术手法,基本未载方药。 该书对祖国医学有多方面的贡献,在病因病理学上发展了前人的理论。如山区瘿病是饮用了缺碘的“沙水等,并对多种疾病的病变、转归有详细观察和系统准确的描述,突出了各病的持殊证候,在临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45.html

台湾医学_【中医宝典】

...音也。台湾一名沿用至今。公元230年,吴主“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但得夷洲数千人还。台湾与大陆三国时代的吴国已有往来。自此之后,海峡两岸之文化交流便日益增多,卫生保健习俗之交流与相互影响也得到发展。 南宋时澎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5.html

清代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当时已开始吸收印度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的内容和“赫依、希拉、巴达干(气、明、痰)理论,但并不系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随着十六世纪藏传佛教的大量输入蒙古地区,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入并被译成蒙文;而印度吠陀医学的《医经八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7.html

台湾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方》一书,据称“台湾横山跨海,烟瘴迷漫,忽雨忽睛,湿热又相乘为患,内地人不合水土,致病亡,爱拟医方。壬午三月禀请岑宫保刊行,医人多资调治,板藏台北府考棚内,后为滇军取去,未见。台湾中医药学之发展与普及:明清时期台湾中医学虽有显著进步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13.html

试论《淮南子》医学内容_【中医宝典】

...关键词:淮南子 文献研究 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中“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 论药物,首重实践 该书对药物的记载注重实践,从药物采集、炮制及品种鉴别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首先,采集药物要亲口尝试。如《修务训》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0.html

北洋政府时期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不久教育部颁布了一些改革教育的决议和法令,废除封建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系。1912年10月,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壬子学制),1913年经修改后称“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医科分医学、药学二门,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6.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四)_【中医宝典】

...目的和意义,基本上是由上述继承性、系统性和现实的实用性决定的。恩格斯曾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的谬误历史。中国医学史理论研究,正是要揭示中国医学在其发生、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上,如何不断取得新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9.html

共找到314,3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