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选录《素问》、《灵枢》中除针灸以外的主要内容,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和杂论9篇,兼采历代注家之长进行注释。注文简明扼要,较为浅显易懂,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薛雪所著《医经原旨》(1754)6卷,分为摄生、阴阳、...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为身热、无汗;滑前人多以此三句连续,殊觉脉证不相属,而下文诸过者,亦嫌突起而无着也。予以上二句为一段,以下五字连下文“诸过者”读,属下滑涩寒热为义。其义即《通评虚实论》所谓肠下脓血白沫者,身热则死,寒则生;脉...
...也,譬如嗜味者餍八珍矣,而不广尝夫蚳醢葵菹则脾困;嗜音者备《咸》、《韶》矣,而不旁及于侏(亻离)僸(亻末)则耳狭。以妄驱庸,以骇起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是亦裨谌适野之一乐也。昔颜鲁公、李邺侯功在社稷,而好谈神怪;韩昌黎以道自任,而喜...
...。窃恐钱、许方中,不但“花”字衍文,即“荷”字亦恐后人附会妄增耳!第相沿已久,不敢定斥为误,姑论而存之。后阅一年,得读《全幼心鉴》,书中极论金银入药之误,谓薄荷家园叶小者,名金银薄荷,“银”字误也。此说虽异,而用意正与予同,是读书细心者也。...
...。此不过一时据理拟议之词,实未知汗病果何义也。嗣读《千金方》,乃知汗病即伤寒之别名也。俗每谓不可用药,须俟自愈,枉死者多,是敝俗已千余年矣。仲景《辨脉》有曰∶病至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为欲解也。情形与此符合,...
...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焉望其宗主《内经》,研究《伤寒》,识血气之生始,知荣卫之循行。阴阳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机或出或入之道不识,师徒授受唯一《明医指掌》、《药性歌括》,以为熟此尽可通行,用药误人...
...对于妺喜,今人有许多客观的评价。柏杨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中,介绍妺喜一段,就以“一个可怜的女俘”为题,他说:“施妺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
...肺为气主,忌乎 郁。《经》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是忧能伤肺之由也。至于喜可胜忧,其义何居?亦考诸岐伯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则以闭塞者而和缓之,岂不得谓之胜乎?然亦更有显明者,凡人有所忧愁,每多胸膈不舒,适逢欢快...
...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中词旨奥衍.义蕴宏深.往往皓首穷年.每苦未能得其要领.后世着本草者杂出.人自为说....
...【译文】 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启示】 《史记》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