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胆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 病机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50.html

手少阴心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32.html

医书“六”字大头系列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六”亦指“六因”(风、寒、暑、湿、燥、火)。清代陈廷珍(字子贤)所撰《六因条辨》三卷,以六因为纲,论述了春温、伤暑、中暑、中热、秋燥等多种时邪感证。 所论病证对病因、脉象、用药、转归等加以条辨,深入浅出,提纲挈领。清高思敬(字憩云)《六...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93.html

神思间病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神思间病泛指精神、神经活动失常一类病证。 【神思间病】 泛指精神、神经活动(特别是思维意识活动)失常一类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668.html

六经病证的分类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病证是外邪侵犯人体,作用于六经,致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证候。经络脏腑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六经之间可以相互传变。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

http://qihuangzhishu.com/92/77.htm

足太阴牌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 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43.html

六极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六极指六种劳伤虚损的病证。 【六极】 指六种劳伤虚损的病证。“血极”则发堕善忘;“筋极”则拘挛转筋;“肉极”则肌削萎黄;“气极”则短气喘急;“骨极“则齿浮足痿;“精极”则目暗耳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83.html

足厥阴肝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0.html

第五章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医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出现了有关壮医药方面的著作。 这一时期壮医药在药物、病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总结。 药物方面,如前所述,明代林富、黄佐编纂的《广西通志》记载广西盛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2.html

阳旦_杂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阳旦指阳旦汤所治的病证。 【阳旦】 “阳旦”指阳旦汤所治的病证。阳旦汤即桂枝汤(见《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后世医家如孙思邈的《千金方》及王焘(音“桃”)《外台秘要》等,也有阳旦汤,乃桂枝汤加黄芩一味组成,治微恶寒、发热、自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834.html

共找到22,0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