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本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表现为审证要点。 【概念】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
...之。且阳明府实证燥气上冲,多致脑中神经错乱,而见谵语头痛。或反在大便之后,无根之热毒上冒,如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可证也。惟肠中有湿热蕴蒸,其气易于犯脑,为水气易于流动,正如汤沸于下,蒸气已腾于上,不似燥矢之凝结必待下后而气乃上冲也。此证但下...
...肠道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肠道,或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本证以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为审证依据。 【概念】...
...生姜10片红枣5枚三剂二诊:带下大减,腹痛、冲逆等症均较前为轻,仍时发热,自汗出,口于思饮,原方加天花粉15g ,服四剂而愈。按:《伤寒论》62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指出汗后表未解,气...
...承气汤:川军10g 芒硝6g 枳实10g 厚朴6g 一剂承气汤果然勇冠三军,旗开得胜,当晚即便通痛止,热退神清。遂按兵束甲,嘱饮食养息。李映淮老师评语:大承气汤证,为燥实证,舌苔应干燥有芒刺,或老黄有裂纹,此例黄腻厚浊,应适当加减为妥。若属上...
...,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来细数。脉症相参,此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证也。治宜滋阴补肾,以交通心肾。拟增液汤加味:生地18g 麦冬15g 元参15g 枣仁15g 茯苓15g 远志10g 龙牡各30g 三剂二诊:心悸未作,睡寐安甜,头晕腰酸亦轻,为...
...《皇汉医学》讲的“临证察机,使药要和”,可简称为“察机药和”。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是病机,病是疾病,那么机呢?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机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现在政要所在的地方为什么又称机关呢?当地要...
...病者之情形,医者之学识心思,尽在于是。苟能溯其脉证,观其变化,奚啻与病者医者一堂共语,不大可触发手眼哉!故叶氏《临证指南》,海内风行。然叶案语意高深,方多平淡,学人践其迹,未必入其室。因叶负一时重名,所视者非富贵膏粱,即病深气竭,贫贱初病者...
...不效,遂来求诊。望其面色暗红,形容急躁,舌边尖红赤,苔黄腻。询知失眠,多梦,胸中烦热,咳痰黄稠,口苦便秘。切其脉,沉滑略数。诊其腹,柔软无压痛。此懊恼证也,由热郁胸膈所致。治宜清宣泄热,栀子豉汤系专方也。拟:栀子10g 豆豉10g 二剂二诊...
...阳明湿热之象也。盖湿热蕴结,亦系肾炎之主要原因,故有“没有湿热就没有肾炎”之说。由此可见,本肾炎外有表邪,内蕴湿热,表里同病也。治当表里双解,泻胃保肾,此孙子兵法“围魏救赵”之计也。解表通里,凉膈散、防风通圣散皆可选用,然由口苦、脉弦观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