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_《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而不能中和也。一呼再动,气行三寸。一吸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揆度也。若一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火性急速,故阳盛之症,来必也。伪诀云“七表八里”...

http://qihuangzhishu.com/801/54.htm

的诊断_如何鉴别虚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临床上应对这几种脉象加以区别:细形细小、力不足为特点,但其来应指清晰;濡见于浮位,即浮细软无力的脉象;散为浮散无力、漫无根底,其形、脉率不清;短是不足三部(寸关尺)的脉象,常见于关部(或寸脉)而他部不清;微...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XuMai340365.htm

大要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虽有一阴、二阴、三阴之分,而总在勿沉例。可见胃气之本,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迟不,滑而不涩,此太和之人也。一自邪气胜而正气衰,胃气竭而脏气见,遂有太过不及病形与脉象俱见,于是有浮、沉、大、小、缓、急、滑、涩八者见。夫八者,皆病...

http://qihuangzhishu.com/631/27.htm

《脉经》在线阅读

...关脉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芤、洪、滑、、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2.html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医案一则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学用中医者对诊的感觉。学医初,总觉得舌诊、诊比较模糊,主观性强,不如西医那些检测指标、数字具体、客观。部分带教老师也不太重视舌诊和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验、检测单。跟高建忠老师临证,每见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出方,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90.html

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如谓: “浮:举有余,按不足”; “沉:举不足,按有余”; “促脉:来去,时一止,复来”;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王叔和:《脉经》,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浮沉_《疡科纲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皆细软,必近于沉。以天时言之,则春生夏长,气泄于外,亦为浮显;秋收冬藏,气敛于中,亦为沉着。以人事言之,则劳力奔走,饮醇酒之余,气血奋张,其无不浮露;而凝默寡言,安居静坐候,情志泰然,其无不沉静。此皆恒常脉象,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kegangyao/805-5-2.html

中医四诊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7.相兼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 相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50.html

室女反吉论_《三指禅》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小儿纯阳,常有六七至,甚有八九至者。室女血盛,上鱼际,亦常有六七至者。《脉经》但言脉上鱼际,而不言。余尝见上鱼际,未有不者。盖脉即血也,血盛则长而洪;血衰则短而涩。室女贞元未亏,血海充满,其,亦固其所。但得娇姿艳丽,...

http://qihuangzhishu.com/786/98.htm

二十八分类比较表_【中医宝典】

...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浮 类 浮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 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2.html

共找到559,70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