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也。若一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火性急速,故阳盛之症,脉来必数也。伪诀云“七表八里”...
...临床上应对这几种脉象加以区别:细脉以脉形细小、脉力不足为特点,但其脉来应指清晰;濡脉见于浮位,即浮细软无力的脉象;散脉为浮散无力、漫无根底之脉,其脉形、脉率不清;短脉是不足三部(寸关尺)的脉象,常见于关部(或寸脉)而他部脉不清;微脉...
...虽有一阴、二阴、三阴之分,而总在勿沉之例。可见胃气之本,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迟不数,滑而不涩,此太和之人也。一自邪气胜而正气衰,胃气竭而脏气见,遂有太过不及之病形与脉象俱见,于是有浮、沉、大、小、缓、急、滑、涩八者之脉见。夫八者之脉,皆病脉...
...关脉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脉学基础。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 《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
...学用中医者对脉诊的感觉。学医之初,总觉得舌诊、脉诊比较模糊,主观性强,不如西医那些检测指标、数字具体、客观。部分带教老师也不太重视舌诊和脉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化验、检测单。跟高建忠老师临证,每见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出方,或凭一脉象或凭一舌象...
...、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如谓: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王叔和:《脉经》,卷一,...
...者?之?之脉皆细软,必近于沉。以天时言之,则春生夏长,气泄于外,脉亦为之浮显;秋收冬藏,气敛于中,脉亦为之沉着。以人事言之,则劳力奔走,饮醇酒之余,气血奋张,其脉无不浮露;而凝默寡言,安居静坐之候,情志泰然,其脉无不沉静。此皆恒常之脉象,各...
...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7.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
...小儿纯阳,脉常有六七至,甚有八九至者。室女血盛,脉上鱼际,亦常有六七至者。《脉经》但言脉上鱼际,而不言数。余尝见上鱼际之脉,未有不数者。盖脉即血也,血盛则脉长而洪;血衰则脉短而涩。室女贞元未亏,血海充满,其脉之数,亦固其所。但得娇姿艳丽,...
...脉纲 脉名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浮 脉 类 浮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 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