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分型治疗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贲门失弛缓症系由食管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吞咽时不能正常的松弛,食管缺乏蠕动而使食物入胃受阻,多发于20~40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返流和胸骨后疼痛。病因迄今未明,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97.html

牢脉(阴中之阳)_《脉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似沉似伏,牢位也。实大弦长,牢体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脉,既实大,才重按之便满指有力,以此为别耳。”叔和云∶“似沉似伏,犹不能作画一之论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10-6.html

中医流派待“续脉”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曾经闻名沪上的中医伤科八大家,如今,兴盛的仅剩三四家,其余的已经“脉象”渐弱。本市部分中医名家流派濒临失传的现状,让来自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的谢建群代表忧心忡忡:再这样任其自生自灭的话,今后要重新“续脉”可就难了。 海派中医曾经“队伍”壮大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39.html

中医体检技术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这种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方案,患者也乐于接受。 ▲期待技术提高 王召平介绍说,中医体检依赖于中医的问诊、仪器检测和辅助诊断以及中医面诊进行。特别是仪器辅助诊断,可客观地记录舌象、脉象、声音资料,便于诊断信息的保存和前后对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28.html

李佃贵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李佃贵明白,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而医术水平的高低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死。白天忙工作,晚上看书,研究继承中医基础理论。因成绩突出,1987年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之一。从医初,李佃贵就主攻脾胃肝胆病。他认为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diangui/index.html

脾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脉象名。指脾脏的死脉,脉象坚硬无柔和象,快慢不均,平至不鼓。《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脾脉来,锐坚如鸟喙,如鸟距,如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19.htm

何为望闻问切?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望闻问切为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 称为四诊。 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 神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60.html

中医成才之路_【中医宝典】

...为什么学医。张仲景《脉经》读得滚瓜烂熟,不如在病人身上多号脉,临证不多,脉学也参悟不透。 中医辨证是望、闻、问、切,其中望、切至关重要。“望而知谓之神,切而知谓之巧”。“一问头身二问汗”,却不能乱问。病人的主诉有好多是假象,但舌苔、脉象却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37.html

科学性与传统中医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虚、散、缓、迟、结、代、动等脉象分,但这些概念都是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试想,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论能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吗?我曾在一所省级中医医院里看到这么一个用切脉来诊断妊娠的板报,其内容摘录如下:“孕妇一个月的脉象,两手脉细而伏,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0.html

恶寒_《丹溪手镜》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有湿痰抑遏其阳气不得外泄,脉沉缓,治宜江茶香油姜汁同服,吐其痰;以通圣去芒硝大黄麻黄加四物汤。伏脉有热甚而血虚,脉沉而涩,宜四物四君子陪地黄黄柏。战栗有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08/106.htm

共找到544,4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