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
...益肾生白饮 组成: 淫羊藿15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5克、肉桂等。 邵梦扬 邵梦扬,河南开封人,原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兼职研究生导师。1933年10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分配到...
...参苓赤白止泻汤 组成: 麦冬12克、枸杞子10克。本方用于小儿患者药量酌减。 张学增 张学增,生于1937年,山东宁津人,现任德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兼任光明中医函大顾问,山东省中医多学科研究会理事,省中医心脑病学会理事,妇科...
...鼻衄因受外感,内有伏火。为疟为单热,数日后忽鼻衄如注。此邪入血分,欲借血而泄,名为红汗。徒伤血分,不及正汗远甚,治须清疏中佐凉血之品。有少年磕伤成病,每逢烦劳即发,宜当归补血汤,加生地炭、牛膝炭、荆芥炭,陈皮、归身,亦须炒黑,方能止血,免...
...论曰∶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 中,还出颊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消血散,荣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证。其疾不可治,名胃绝肺败。此证不可治,故...
...,以降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名倒换者,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颠倒而用,故曰倒换。” 病案举例 王某,女,51岁。1988年5月7日主因鼻衄15小时,面部及四肢浮肿,精神萎靡,少尿而住院。患者有...
...(唐本草)【气味】咸平,无毒。【主治】主鼻衄,汤火灼疮,传尸,肺痿。【核】曰∶滓淀为 ,人溺澄结所成也。岁久之器,有浓寸余者,取置瓷盘内,露高洁处,越一二载,中外皆白,绝无气臭者乃可用。研极细,水飞数过,再研万匝,如仍有恶臭,随泡随飞,...
...龙胆草、青皮、黄芩之类。胃虚热则口淡,宜补中益气汤。唇燥裂生疮者,脾血不足也,宜归脾汤。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火口疮并见功。泻白散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人)参茯(苓)知(母)(黄)芩皆可入,...
...五倍子6g,冰片lg,研为细末,敷于患处。传染性软疣验方 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 口疮...
...中医认为,大蒜性味生辛热、熟辛温,具有温中消食、化肉消谷、解毒除邪、攻冷积、杀虫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素可分解为二丙烯基三硫(大蒜新素),这是一种抗菌广、毒性小的植物抗菌素,具的强烈的抗菌作用。 看来,外出旅行时,还是带点大蒜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