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分科名。针灸疗法由来已久,唐代始设针科,宋代设针兼灸科,元、明两代均设有针灸科,清朝前期也设针灸科,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太医院中取消针灸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3.htm

中医自学手册之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总结而已,就如黄帝内经一般,内照经,也有不足之处,而且较之黄帝内经,内照经则错误更多,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解剖书籍,中医解剖,无异于自取其短。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有趣的神话,有些看了内照图的道士,喜欢以此来证明道教的内视术是真实存在的,这种说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30.html

少小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少小科即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少小科最早在唐代已独立成科,学生修业五年。到宋代,小儿科称为小方脉,此后一直沿袭至清末。...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869.htm

中医名家马在山_【中医宝典】

...骨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尤其是承五代祖传治疗“骨蚀”之妙方,积累总结出一套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马氏疗法。经过20年的不断总结,对股骨头坏死病的临床表现、分型分期、早期诊断、辨证分型治疗、病程演变与转归等方面掌握了一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72.html

孙中山死也不信中医_【中医宝典】

...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傅斯年也说:“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孙中山先生患肝癌,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仍然不愿服中药。鲁迅对此十分感动,写道:“那时新闻上有一条载,不下于他一生革命事业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68.html

罗止园(1879-195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943年)。研究伤寒有得,尝谓中医伤寒系广义之伤寒,当合治伤寒、温病于一炉,撰有《新伤寒证治庸言》四卷(1946年)。另著有《肺痨病自疗法》、《麻疹须知》、《桐xx集》、《实验药物学》等,遗稿有《结核证治发凡》、《骨结核实验》。工绘画,...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90.htm

精工不辍 磨就“金针”——李恩教授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_【中医宝典】

...今年,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第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政府首次将中医临床经验及其传承列入重点科学研究范畴,规划要求“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86.html

疮疡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时期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其中疮疡独成一科,清代沿袭,也设有此科。疮疡科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病。参见十三科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7/862.htm

慢性肾炎的忌口_【中医宝典】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  本病中医分为三型论治,如脾肾阳虚者,除有慢性肾炎的表现外,尚有背冷肢冷、大便稀烂,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等;肝肾阴虚者,伴有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偏红,苔少,脉细数等;气血不足者,则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7157.html

清代九科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清代太医院内医学分科很不一致,有分为五科的,也有分为十一科的。清代九科是指十八世纪时分医学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疮疡、眼科、口齿咽喉、针灸、正骨等而言。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qingdaijiuke-1973.html

共找到379,6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