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养生的机理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正,必兼泻邪,邪去则自得力”。总之,无论虚、泻实,皆以补偏救弊来调整机体,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三、意在燮理阴阳中医认为,人之所以长寿,全赖阴阳气血平衡,这也就是《素问·生气通气论》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运用方药养生以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6-1.html

脾胃好 多喝山药薏米粥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因此早秋时节一定注意对脾脏的调养,以达健脾和胃之功。山药粉、薏米粉、芡实粉是秋季调补脾胃的好食材,但各有侧重,山药可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295.html

什么是中医养生观念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一、预防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24.html

节气话养生——立夏_【中医宝典】

...热,植物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称心藏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959.html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

http://qihuangzhishu.com/152/3.htm

糖与胡椒粉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别看糖很常用,它的养生药用价值也多得很。中医认为糖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缓中、虚、生津和润燥的功效。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一、糖 脾精、化胃气、生津液、缓里急。 别看糖很常用,它的养生药用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504.html

美容先调身心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胃脉荣于面”的说法。因此,想皮肤好既要治标更治本,即医治疾病。 中医认为“百想经心,内伤五脏,外损姿颜”,又有“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喜怒伤气”的说法,正所谓“百病生于气也”。情志不仅与健康、养生密不可分,也与容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72.html

持之以恒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恒,就是持久,经常之意。养生保健不仅方法合适,而且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其大有以下三点1、养生贯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限,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5-7.html

春分养生_【二十四节气】

...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我们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

http://wenxue360.com/24jieqi/archives/82.html

哪些人需要养生_【中医宝典】

...□ 本期博主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有人可能认为养生就是注意别得病,也就是属于健康人的问题。其实,养生连着你我他,包括所有人呢!尤其是以下人群一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 健康人群 未病先防 第一是健康人群,中医称为“平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52.html

共找到669,9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