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脉学术语。指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气。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文台(眉梢外侧端凹陷处稍上方)稍上靠内侧处。《奇效良方》:“左太阳并口角红脉现,变蒸候,主烦躁啼叫,头肚上温温壮热,……”③经外穴名...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病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
...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 八纲中的表和里,是用以辨别疾病病位最基本的纲领;寒热虚实,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纲领;阴与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
...清代医家。字敬之,号远公、朱华子、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先习儒,因屡试不售而弃儒习医,尝得高人指点,传授医理,归而撰《石室秘录》,具有独创性,如以“霸治法”治大渴、大吐、大泻;以“吸治法”治疗胎盘不下等,皆属此类。另有《辨证录...
...医学丛书。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现有初刻本。...
...医学丛书。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现有初刻本。...
...脚痛治脚。 以咳嗽为例,《黄帝内经》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上大学时怎么也不明白这句话,后来有临床经验了,实践多了,慢慢就理解了,比如某人最近有心事着急上火了,肝火旺盛,肝火可以犯肺,这样的咳嗽,仅仅用止咳化痰药效果好不了,再多的...
...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永,号瑞严,浙江鄞县人。其祖万表、父万达甫,均为武官。邦孚世袭其职,曾任浙西运总及福建总兵,抗击倭寇,颇有武功。平生兼通医理,其先祖着有《万氏家钞济世良方》(又名《医学入门良方考》)予以增补,增入脉诀、药性及有关痘疹等...
...时,项背强几几为时已久,究其病因,为风寒之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筋脉失养。舌质正常、苔白滑,脉浮濡,为太阳表证之象;再参之汗出而恶风,此为表虚之证。《伤寒论》明确指出:“太阳病,项背强几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与本例...
...葛根二两,似非所宜也,用者当酌之。《良方》黄 汤(见《妇人规古方》)治气虚胎动,腹痛下水。糯米(一合) 黄 (炒) 川芎(各一两)上水煎,分三服。七味阿胶散(见《妇人规古方》)治胎动腹痛。阿胶(炒) 白茯苓 白术(炒) 川芎 当归 陈皮(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